本报通讯员 周中斌 今年以来,宁强县全面启动了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改革,通过“大手拉小手”,推进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镇(办)卫生院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最大程度减轻山区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的就医负担。今年1月至6月,全县新农合住院患者19808例,其中在镇级医疗机构住院占45%,同比上升20%左右,累计为群众节省开支170余万元。
“三个提升”,构建“健康扶贫”新模式
整合资源,提升业务管理水平。2013年,宁强县启动了第一个医疗卫生精准扶贫的模式——县天津医院托管青木川镇卫生院帮扶试点,探索出一条以托管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医改模式。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该县2017年确定县级3家公立医院与11家镇(办)卫生院建立一体化托管关系,实现就近为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统筹医改,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该县调整完善了新农合补偿方案,将门诊特殊慢性病补偿范围扩大到25种,并提高了报销封顶线,贫困人口再提高20%,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参合费用全部由财政承担;贫困人口住院新农合补偿比例统一提高5%至10%,镇卫生院住院补偿比例达到95%。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就医制度,适当提高托管镇卫生院的住院人次均费用。使老百姓能够就近享受到更加优惠的医疗保障服务。
聚力共建,提升队伍建设水平。该县县级医院长期下派不少于4名专家到托管的镇(办)卫生院坐诊并开展业务培训。截至目前,3家县级公立医院累计下派医护人员126人次,累计培训45期900余人次。在今年开展健康扶贫精准识别工作中,县级公立医院下派专家医护人员220余人次,健康体检12042人,精准识别因病致贫2494户、患病2678人。基本实现了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找专家的愿望。
该县将基层服务经历作为医护人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强势带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将卫生院的人员与县级医院的人员执行统一管理调配使用。县级医院新招录的医务人员,首先调配到托管镇(办)卫生院工作。县级下派的医务人员,工作表现优秀的,经组织考核后,可优先提拔使用。
“三方满意”,推动“健康扶贫”
治病花钱少,群众满意。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实施,使宁强县贫困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在镇卫生院就能得到诊治,一些急、难症患者通过坐诊专家,在“家门口”及时得到有效诊治,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优质技术服务。
龙头带动,拓展基层服务平台,卫生院满意。县级医院与被托管医院建立一体化关系后,把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带到了基层。在县级医院的全面帮扶下,该县基层卫生院新开设了妇儿专科诊疗、皮肤、肛肠专科、中医理疗科。镇(办)卫生院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新发展。
经营管理出效益,职工满意。宁强全县11家镇(办)卫生院被托管以来,住院人次数同期翻番增长;同时,职工收入与医院效益同步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明显提高,为留住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事处谢家沟村—— 40个鸡蛋和3公里路的故事
修路现场。本报讯(记者姚远)7月26日,在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事处谢家沟村,记者聆听到一段40个鸡蛋和3公里路的扶贫故事。当天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宁强县五丁关山脚下的谢家沟村。一台挖掘机正在平...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