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曹桉铭 记者 齐卉)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宁强县,有3位80后农民,自筹资金百余万,要建千亩水冬瓜基地。建成后,不仅能抗旱固土,保护生态环境,还能营造万山红遍的旅游观光风景。水冬瓜除了食用,还能从果实里提炼保健和工业原材料,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这3位80后农民,分别叫王学安、赵清南、何高军,都是柏林驿本村人。原先,他们都在外面创业。王学安开了一家二手家具回收店,生意做得热热闹闹;赵清南一直做苗木生意,每年都有不错的收益;何高军开了两家专卖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4年2月,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大家谈到想在村上搞水冬瓜种植,且都对水冬瓜种植技术有所了解,3人不谋而合,决定在村上联合创建千亩水冬瓜基地。
宁强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的源头,在这里发展绿色产业,保护水源环境,必将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看到这一商机,3位80后很快就注册了宁强第一家水冬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办理了工商、税务登记和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证照。接着,他们下四川、去云南、到重庆,辗转多地进行调研,参观学习,了解水冬瓜油料生产加工过程。
2014年8月,在村党支部和村两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王学安等3人创办的“宁强县水冬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1000亩,规划出1号和2号水冬瓜种植基地、苗木培养基地、畜禽生态放养基地、林木综合实验基地,以及林业生态观光园等,雄心勃勃地要让土地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全面“开花”,实现“建一个基地、保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的规划建设目标。
自开工以来,3位80后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施工现场。为打通生产道路,他们累计投入资金20余万元,租来挖掘机、铲车等大型机械,开山劈石,使柏林驿村一组到九组的6公里村组道路全线贯通。此举,不仅为千亩水冬瓜基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还让沿线300多名群众彻底告别了行路难。如今,村民们的摩托车、汽车,都可以开到家门口。
目前,全县第一个水冬瓜种植基地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1号基地已完成苗木栽种80亩,2号基地已完成道路和蓄水池建设,并在水冬瓜地里套种银杏100亩,基地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预计一年后千亩水冬瓜种植基地将建成并产生效益。
新闻推荐
4月6日,网络媒体记者在汉水源头拍摄刚采集的洁净水。当日,来自北京、河南、湖北、陕西等地50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100多名记者在宁强县,开启了“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行”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采访首站的行程...
宁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