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传统农耕文化。 本组图片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本报记者 柴雯雯
70年以来,,汉中市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从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到“三权分置”,一路坎坷走来,天汉儿女始终坚守初心、深耕本土、不断探索……
优化产业结构开启现代农业“金钥匙”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三农”工作一直是汉中市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优化农业结构。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汉中市不断调好调顺调优农业结构,来撬动强农兴农的支撑点。解放之初,汉中市农业主要是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结构。1949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到总面积的91..66%%。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引下,,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业全面协调发展。到到2018年,全市粮食产量105.62万吨,较1949年的45.8万吨增长130.6%;生猪出栏245.51万头,较1949年的11.11万头增长22倍;水果、茶叶产量分别达到55.7万吨、4.18万吨,分别较解放初的5400吨和50吨增长103倍、836倍;蔬菜产量达到247.24万吨。
党的十八大以来,汉中市坚持以实施“农业倍增工程”为主线,以“十大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持续优化农业结构,粮油面积产量基本稳定,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畜、茶、果、菜((菌)、渔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66.8%,农业内部结构更加协调合理,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增强科技水平抓住发展机遇“及时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高效的科学技术不断加快农业技术发展的步伐,也大幅改善了农机装备条件。
2018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86.5万千瓦,较建国初的0.02万千瓦增加了9325倍,,较十八大前增长了21.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1.3%;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43.7万亩,较建国初增长56.3%;物联网、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装备加快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农业设施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设施生产面积达到设施生产面积达到11万亩。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全市籼稻品种优质率达91%以上;在保护开发“汉白猪”等地方品种资源的同时,推广生猪二元、三元杂交技术,引进丹系原种猪,大大改善了畜牧品种结构和产品品质。
同时,,更加注重以科技为先导,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1%,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2.2%,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市270个生产企业358个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20个,稳居全省第一。
实现深度融合种好生产方式“改革田” 创新生产方式,,实现深度融合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汉中市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完成了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推进“三权分置”,农民承包地流转更加规范有序,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末,,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13.3万亩,,流转率流转率26.3%;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全市市级现代农园区达到19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6710个,家庭农场、职业农民从无到有,总数分别达到1391个、6445个。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成为产业融合与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村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来源。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发展,,20%以上的行政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点;休闲农业蓬勃兴起,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766个,营业总收入8.4亿元。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钱袋子”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70年来,,汉中市经济结构由一产占主导地位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汉中市农业农村与工业化、城市化齐头并进,加快发展。2018年,,全市一二三产结构调整到14.0:47.7:38.3,国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增长。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63.23亿元,,是1949年的168倍,较十八大之前的145.56亿元增长了47.9%;一产增加值达205.47亿元,较十八大之前的142.29亿元增长了44.4%;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88元,,较十八大前的5283元增长了90.9%%,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协调城乡发展人居环境展现“新面貌” 初秋,天汉大地稻浪翻滚,绿树掩映着的村庄点缀其间。产业发展让农村有了“里子”,不断整治乡村人居环境,让这些村庄倍增“面子”。
70年以来,汉中市城乡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乡互促互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通电村、通电话的村达到100%,通硬化路面的村达到100%,通宽带互联网的村达到80%以上,农村住房砖混结构的达到85%以上,农村平均每百户拥有小汽车13辆,冰箱、彩电、空调、电脑、、手机等现代消费品都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乡村教育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99.4%的镇有幼儿园、托儿所,100%的镇有小学,96%%的镇有图书馆、文化站。农村医疗、养老、社保体系加快形成,100%的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和执业医师,48.1%%的乡镇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7.1%的村有卫生室。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任军通讯员刘昆文/图)“一二一!一二一”立正、稍息、齐步走……嘹亮的口令声和整齐、急促的步伐声交相辉映,这是...
汉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中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