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衡俊昌“今年我家仔猪成活率不错,现在30多只仔猪,卖个一、二万块钱没啥问题。”在宁强巨亭镇流溪沟村张秀英家,她一边喂猪,一边向记者盘算着今年的卖猪收入账。
距离宁强县城约50公里的巨亭镇流溪沟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现年47岁的张秀英是该村五组村民,2000年丈夫患脑瘤不幸去世,体弱多病的她只能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儿子,在村上打打零工,艰难度日。2010年儿子参军后,她更是很少和人交流。
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通过精准识别,张秀英家被纳入贫困户,享受到了危房改造D类补助、产业补助、小额贴息贷款、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
“以前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又不懂市场行情,干个啥,钱挣不到,还把本赔进去,最困难的时候真觉得活不下去了。”提起往日的辛酸,张秀英感慨万千,“现在我们要发展产业,村上免费给培训技术、信用社可以办理贴息贷款、村里的合作社给提供销路,看到政策这么好,大家心思也活了起来,都动手发展了产业,脱贫攻坚的好政策真是让我们这些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在帮扶人汉中日报社社长鲁玉仁和村上的帮助下,张秀英贷款养猪养鸡,又种了核桃和银杏,她也和村里年龄相仿的骆玉兵喜结连理,一起努力通过发展产业脱贫。2015年,当兵归来的儿子通过在扶贫技能培训班上学到的技能,在宁强找了一份正当工作,家庭的日子一天天好转起来,2016年底全家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现在的张秀英家,喂养了两头母猪,每年光仔猪收入就过万元,山上散养的70多只土鸡,早已被客商订购一空,院子周围种的核桃、银杏,名副其实的成了她家的“摇钱树”。
“村里开展脱贫攻坚到现在,不但贫困户家家户户受益,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比过去好了很多,道路硬化、人饮工程建设、低压改造……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都在这几年实现了,我们更加增添了致富的信心。”张秀英说,“政府已经给我们这么多的优惠扶持政策,我们更要用自己的双手,开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屈丹)9月23日,汉中市苯丙酮尿症患儿健康促进暨汉中“天使宝贝”健康促进联谊活动在市妇幼保健所举行,汉中市15名苯丙酮尿症患儿和家长代表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家长和小朋友参加了联...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