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汉中 今日留坝 今日镇巴 今日略阳 今日宁强 今日勉县 今日西乡 今日洋县 今日城固 今日南郑 今日佛坪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今日南郑 > 正文

“新农人”唤醒乡村新活力 汉中市南郑区发展特色产业吸引人才返乡创业

来源:陕西农村报 2020-11-27 01:11   https://www.yybnet.net/

?徐德中(左)和徐厚明正在研究藤编改良技术。

?孙千钧在大棚里经管滑子菇。

?徐厚明(左)教授藤编技艺。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本报记者 姚远 文/图

身穿白色风衣、花格衬衫、牛仔裤,戴着一副眼镜,说起话来慢条斯理……这是返乡创业大学生孙千钧留给记者最初的印象。11月23日,记者来到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武家沟村,该村同心创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创始人孙千钧正要出差。“平时就在大棚里经管各种菌菇,要不是一会儿要去成都,你们见到我可能是另外一番形象了。”孙千钧笑着说。

1 研究生返乡创业创出新天地

寒冬时节,在同心创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孙千钧和工人们正在采摘滑子菇和扇贝菇。“我准备给成都的朋友带一点,让他们也尝一尝我们的成果。”孙千钧笑着说。

孙千钧今年30岁,南郑区圣水镇五爱村人,201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主要从事农作物改性、优化配比方面的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孙千钧应聘到成都一所私立学校工作。

这期间,孙千钧和哥哥成立了南郑同心创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从黄官镇武家沟村流转土地29亩,建起了13座大棚。他们种过中药材,但因周期太长转而种植各种菌类,并成功引进大球盖菇、扇贝菇、滑子菇等食用菌种植技术。

2019年8月,孙千钧毅然放弃成都的安逸生活,选择回乡创业。“因为我研究的是农业方向,经常会参加一些大学生村官、新农人的培训会,所以也想回家创业。”孙千钧说。

从成都回到家乡后,孙千钧接手了公司。她吃住在基地,白天进棚干活,晚上归纳总结,不断调整工作思路。

把基地变成“试验室”,孙千钧一直在不断探索中……她从外地高薪聘请技术员、引进滑子菇种植技术,创造出适应本地菇农培育的菌包。孙千钧告诉记者,从起初培育的2万包到现在的30万包,滑子菇产量比较稳定。

随后,孙千钧又与陕西理工大学研发团队合作,研究出食用菌液体菌种。今年7月,孙千钧的“食用菌液体菌种推广运用”项目荣获汉中市第四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特别奖;10月,孙千钧代表汉中市参加了全省的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并从全省4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了优秀奖。孙千钧说,她将免费向贫困户和群众提供大棚、菌袋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发展滑子菇、扇贝菇产业。

据了解,南郑区已培育食用菌经营主体31家,发展食用菌1100万袋,带动贫困户3000余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

2 手艺人让藤编换发生机

“一条青藤、一根绿竹,经他的手变出一件件精美的器物;虽有肢体残疾,但更有顽强的意志,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强不屈;秉承祖辈的手艺和厚道的为人,使他在青藤行业里享有很高声誉……”这是2018年4月,南郑区劳动竞赛委员会和区总工会对藤编工匠徐德中的颁奖词。

今年63岁的徐德中是南郑区黄官镇水井村人。“我是黄官藤编的创始人,上中学就开始学习藤编技艺,已经有40多年了。”说起黄官藤编,徐德中老人浑身散发着自信。

20世纪70年代,徐德中师从黄官当地艺人学习藤编。后来,徐德中在四川、浙江等地做藤编产品、教徒弟。“当年,我们把藤编要用的原材料从南郑通过火车运到外地很不方便,所以我就想回家乡安心做藤编产品。”徐德中说,回到汉中后,他又到汉台区青龙观藤编市场当过5年师傅,主要开发藤编产品。

徐德中说,那个年代,水井村家家户户都在做藤编,很多家的楼房都是靠藤编赚的钱修建起来的。

到了20世纪90年代,南郑区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之各种藤编工艺替代品的产出,藤编产品的销路越来越窄,许多农户干脆放弃了这一传统技艺,家庭式的藤编作坊几乎绝迹。

2010年,徐德中成立公司专门用于藤编产品的加工和藤编技艺培训,并将前厅用来展示藤编产品。

记者在加工车间看到,10多个工人手指翻飞做着各种竹器,徐德中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我给残疾人算的工钱要略高一些。”徐德中说,公司吸纳了40余名残疾人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

徐德中告诉记者,公司周边农户可以进厂务工,也可以带回原材料在家里做工,公司负责回收产品。这样,农户既可挣工资还能照顾家庭,实现灵活就业。

3 子承父业让村民的生活更好

徐德中的儿子徐厚明学过木匠、修过汽车、做过房屋装修、卖过建材。2012年,徐厚明从外地返乡成立南郑鑫豪藤编有限公司,一边跟随父亲学藤编手艺,一边建起新的藤编基地。

返乡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后几年,徐厚明公司生产的藤编产品出现滞销问题。后来,他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做技术改良,还到广东、广西、四川等地推销藤编产品,并按照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使藤编产品的销售出现转机。2019年,徐厚明的公司实现销售1300余万元。

目前,藤编成了水井村“一村一品”产业,开发出13个系列100多种产品,年销售额2600余万元,入社会员2100余人,带动当地110户贫困户增收。

2017年3月,徐厚明当选为水井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改善了村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走出了一条适宜本村特色发展的产业之路,多渠道为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南郑区唱响“示范基地、社区工厂、劳务品牌、返乡创业、公益岗位”的和谐曲,初步形成黄官藤编、巴山巧娘、南郑茶艺等多个劳务品牌。

手记

农村创业正当时

■姚远

辞去成都安逸生活回乡创业,作为研究生的孙千钧勇气可嘉。孙千钧的勇气来自近年来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来自农村创业创新环境的持续改善,来自返乡入乡创业人员不断增多,农村已经成为新的创业创新领域。

近日,农业农村部联合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和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提升农村创业创新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县域建设1500个功能全、服务优、孵化率高的返乡入乡创业园,带动2000万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这无疑给返乡创业者带来了利好消息。

在南郑区黄官镇水井村,藤编成了“一村一品”产业,也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外打拼多年的徐厚明回到家乡后子承父业,一边跟父亲学习藤编传统手艺,一边打理藤编产业,成为当地创业明星和致富能人。

乡村振兴大幕已经拉开,城乡差距正逐步缩小。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营养健康、优质绿色的特色农产品,向往绿水青山、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期盼乡愁浓郁、民风淳朴的农耕文化。

当下的农村,正需要“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形成人才返乡和能人留乡的良性互动,让农村创业创新焕发勃勃生机。

新闻推荐

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南郑分局 突查夜间污染防治

本报讯(通讯员秦宇栋)为确保打赢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履职尽责,有效提升辖区大气环境质量,严厉打击偷排漏排,杜绝夜间生产过...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房屋公开招租公告2020-11-19 09:47
评论:(“新农人”唤醒乡村新活力 汉中市南郑区发展特色产业吸引人才返乡创业)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