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玉文 “预计到今年10月份,这批猕猴桃就可以上市了。”省汉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德荣说。不同于生长在平地里的猕猴桃,余德荣的果园位于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汉山村半山腰处的松林下,属于山地猕猴桃。记者5月26日去采访时,这些猕猴桃树已经开始挂果。
近年来,该区坚持把产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强化工作组织领导,立足资源优势,强化措施落实,形成了以优质粮油、茶叶等为主导,特色种养、利益联结、产业基地、经营主体为补充的产业格局。汉山村地处汉山景区腹地,辖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毗邻南郑城区,距市区18公里。村内生态环境原始、独特,保护完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
2015年,在外经商的余德荣流转村上的1100亩林地。“我之前一直在从事木材生意,流转林地的初衷其实是为了伐木卖钱。”余德荣感慨地说。也就是在当年,他的想法发生了转变。一边是汉山旅游开发要留住青山,另一边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路有千万条,思路最难理。转变发展方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年,陕西省启动实施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计划用5年时间新发展猕猴桃60万亩。在综合考虑了该林地的纬度、海拔、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后,余德荣决定尝试在林下种植猕猴桃。“预计今年就能有产出,通过网络销售,已经有一批客人提前作了预定。”余德荣说。
“我在村上发展了黄桃种植,去年的黄桃仅凭游客采摘就已销售一空。”汉香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斌说。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结合自身优势,汉山村发展了以优质水果为主的8个产业园区,集中连片的水果基地有近3000亩,占比达全村土地的七成。
通过带动农户到园区务工、支付流转土地租金和村民加入集体合作社定期分红等方式,包括贫困户在内,汉山村的村民们有了稳定的产业收入。该村园区众多,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为了增加收入,有的村民还和园区签订了长期的用工合同。余德荣说:“我现在最担心的反而是园区农忙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坐落汉山、近邻城区、交通便利……秀丽的自然山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让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汉山村的必然选择。“不光是本地游客,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宣传,许多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汉山街道办工作人员罗斌说。此外,汉山村还选择和旅行社合作,接待了大批组团游客。
该村沿村主干道打造了10多家特色农家乐,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以村里出产的土鸡、腊肉、萝卜、莲藕、竹笋等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家菜受到游客的青睐。除了游览自然山水、品尝农家美食、采摘园区水果,该村还通过打造“桃花节、蓝莓采摘节”等文化旅游节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目前,我们已经打通了村内通往各产业园区之间的内部道路。为了留住更多游客,我们还要解决游客停车等问题,逐步提升配套服务。”汉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忠介绍,汉山村发展水果产业园区和发展乡村旅游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游客来村到果园采摘,可以增加停留时间,提升旅游体验。另一方面果园种植的水果也可以通过游客采摘的方式进行销售。二者又都有助于脱贫攻坚和村民致富。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4000元,2019年已经达到1.2万元。
新闻推荐
审判现场。本报讯(记者吕平)5月25日至26日,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叶礼芝等43名被告人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进行宣判...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