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华站在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的米仓山巅老屋前,即将搬迁的贫困户亲戚李大叔和大妈看着慢慢西坠的夕阳,眼里流露出无尽的眷恋。他们在横旦梁生活了七八十年,这座竹笆房承载了他们太多的记忆,搬离这儿对他们来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痛。
搬家之前,我陪着大叔大妈去安置点“侦察”了一番。安置点在南郑区碑坝镇朱家坝村西北一公里处的米仓驿,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面对错落有致的玲珑洋楼,合理有序的房屋布局,洁白平整的墙体地面,方便快捷的水电设施,两位老人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们感叹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能住这么好的房子。
我们开始帮他们搬运东西。除了床垫、被褥和衣服外,老屋原来的家具几乎用不上。但大叔执意带走与大妈结婚时的一个旧木箱。箱子已陈旧不堪,盖子已坏了。
正式搬家的那天,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朱家坝的天空瓦蓝瓦蓝的,好像刚被洁白的云朵摩挲过一样。我们匆匆吃完早饭,直奔米仓驿安置点而去,清理院内垃圾,打扫楼梯卫生。
李大叔一家到来时,我们已搞完卫生,正忙着为搬迁户配发床上用品、灶具和桌椅。大叔大妈今天打扮一新,显得神采奕奕。帮助搬家的每个人奔进跑出,开心的忙乎着,仿佛自己要入住新房似的。节日般喜庆的氛围感染了每一家搬迁户,我看到,他们都和李大叔一样,脸上露出了旖旎的笑容。
当天下午,我们买来蔬菜及调料,要在各自帮扶的亲戚家开伙吃饭。碑坝扶贫攻坚队及时传来指令,要求迁入安置点的每户人“贡献”三四道菜,做成“百家宴”,将餐桌摆放在安置点院子里,入住户及帮扶人围坐一起,晚上六点准时开饭。会餐时,攻坚队的领导及镇、村干部都赶了过来,十几张餐桌座无虚席,山野土菜飘香十里,那场面宛如大家庭聚会。
过了几天,我们买了米缸、衣柜等生活用品再次来到李大叔家时,见满面春风的大叔坐在新房阳台上,跷着二郎腿悠闲地吸着旱烟,大妈坐在他身旁微闭双眼。他们的头顶有白云飘荡,苍鹰翻飞。我掏出手机摁下快门,储存下这静美时光……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陈菲阮班柱3个镇、41个行政村(社区),其中36个贫困村,涉及群众约3.2万人,贫困人口11021人,面对深贫片区薄弱的“家底...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