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红
在四川广元与陕西宁强交界的大巴山中,老川陕公路经过七盘关处,路侧岩体上有一块碑刻“西秦第一关”,这碑刻长6米、高2.6米,依稀可辨落款:厅长雷宝华、督工专员张笃伦、工程主任黄庆慈,时间为民国二十五年二月。历经80多年沧桑巨变,老川陕路几经变迁,也许只有这碑刻见证了它的前世今生……
1935年9月,45岁的黄庆慈从浙江老家来到陕西汉中,参加川陕公路建设。黄庆慈生于浙江丽水松阳县,20岁从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彼时,国民政府正鼓励各省按规划筑路,黄庆慈学有所用,成为浙江省公路工程局总工程师。
川陕公路也就是今天的国道108线,始于四川绵阳,经过陕西汉中、宝鸡,连接西安成都,也是西北和西南的货运大通道。黄庆慈负责的汉中到宁羌(后更名为宁强县)段全长156公里,占川陕公路总里程的六分之一,除汉中至褒城段15公里与西汉公路共线已建成外,其余路段翻山越岭,临水临崖,施工前期甚至需要把人腰系绳索放下去测量,让人胆战心惊。
工程艰巨,时限紧迫,黄庆慈面向全国,召集天成、豫丰、裕庆三家较大的建筑公司,由他们招聘石工7000余人承担修建任务。时任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的张笃伦根据《川陕公路义务征工筑路实施纲要》,下令南郑、褒城、沔县、宁羌、略阳等县征两万名民工协助赶修。而宁羌地势偏僻,物资匮乏,沿线莽莽山岭,人烟稀少,后勤补给困难,建设方只好从其他地区采购生活物资辗转运输。更糟糕的是还常有土匪出没抢劫物品,威胁施工人员安全。黄庆慈多方奔走,请求支援,张笃伦遂派军队护送,并在施工现场驻扎兵力,这才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活和安全。
不久又出现新问题,原计划由陕西省修筑褒城到宁羌段,宁羌到七盘关段由四川省负责。但年底四川省报告说自己境内公路已经修不过来,实在兼顾不了。11月,蒋介石电令该段改由陕西省负责施工,建设任务又落到黄庆慈头上。
七盘关(也误读为棋盘关)位于川陕交界处,是古蜀道金牛道上的重要关隘,古时因过关道路需要盘旋七次才能到山顶,故被称为七盘关,号称“西秦第一关”,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受形势所迫,这39公里于当年12月28日开工。由于没有经费预算,黄庆慈不得已从褒宁段工程款中拨借一部分以补急用,同时不断向上争取资金,陕西省建设厅长雷宝华数次向中央政府发电报,张笃伦当时因公赴南京,也当面报告宁棋段经费困难情况,终于等来30万元补助,雷宝华又说服陕西政府向银行借款,经费才基本得到保障。
时值严冬,山高风疾,天寒地冻,
工程进展艰难。尤其是牢固关和七盘关土石方工程量巨大,黄庆慈风餐露宿,协调行营公路处派兵工1000人和建筑公司1200人,另有万余民工日夜赶修,工人每天工作长达16小时,连续奋战40天后,土方路基和石子路面修筑终于完成,桥涵建设继续进行。建设效率应当说相当高了,但不幸的是,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也导致为数不少的民工伤亡。
随后汉宁段全线也陆续开通,1936年6月全部竣工。路基宽平川为7.5米,开山路段为4米,酌情设置会车道。不久后全面抗战的枪声打响,川军奉命出川抗日,正是沿川陕公路北上,向西安集结转赴山西,川陕公路成为奔赴抗日前线的大通道。
道路开通之时,人们感慨其不易,刻下“西秦第一关”这块碑刻。时至今日,宁强公路管理段的职工刷新碑刻,以保护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再看这碑刻上的3人:
雷宝华(1893-1981),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系毕业,曾留学德国,时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
张笃伦(1894-1958),国民党陆军中将,时任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兼南郑县县长,后任重庆市市长和湖北省政府主席时,曾释放多名进步人士并将他们送出重庆;
黄庆慈(1890-1942),时任交通部公路总局西北公路管理局总工程师,后赴云南参建中缅国际公路过程中,遭遇车祸因公殉职,时年52岁。
岁月流转,风烟俱净,曾辉煌一时的老川陕路历经升级改造,己旧貌换新颜,更有西汉高速公路跨越天堑,而在这路上,那些名垂青史和不曾留名的建设者和劳工们,都永远值得被铭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何北成)南郑区福成镇统一规范脱贫攻坚“四支队伍”管理,不断强化制度约束和监督考核,有效激发驻村工作队、第一...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