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新闻 留坝新闻 镇巴新闻 略阳新闻 宁强新闻 勉县新闻 西乡新闻 洋县新闻 城固新闻 南郑新闻 佛坪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南郑新闻 > 正文

三秦学人 张学文从乡野医生到国医大师

来源:陕西日报 2018-05-22 06:27   https://www.yybnet.net/

张学文在为患者诊脉。

魏杰治印

  本报记者 车喜韵 文/图 

  5月11日上午,张学文在陕西中医药大学接受了记者采访。已是83岁高龄的张学文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其实学中医并非我的本意。年少时我很想一直上学,但父亲觉得家里至少要有一个人继承祖业,于是他挑选了我。1949年才上初一的我,心里极不情愿地回家跟着父亲开始学医。”张学文沉浸在回忆中,“从不喜欢开始,到最后爱上丢不下,此生我就这样与中医结缘了。”

  学人小传

  张学文,1935年生于汉中南郑,曾担任陕西中医学院(现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院长,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2009年,他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同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他提出的“颅脑水瘀论”,开辟了我国中医治疗各种脑病的新途径,研制的“出血热预防片”和“小中风片”,填补了中医预防出血热和治疗小中风的空白。 

  望闻问切奉献一生

  张学文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汉中当地的名医,祖上“致和堂”的牌匾至今还存放在老家的宅子里。从张学文的祖父至张学文的儿孙辈,他的家族有5代15人从事中医药事业。张学文14岁便随父学医,辨识药材,每天“鸡鸣而起,星高而息”。白天张学文随父出诊,夜晚回来还要在父亲逼迫下背诵各种医书药典。在张学文的记忆里,学医之初要辨别清楚各种中药汤剂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为此他没少被父亲责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变成了自觉行动。白天,他背着装有几十种中药的褡裢,随父亲下乡出诊;晚上,就着昏黄的煤油灯,他一头扎进家藏医书里,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千金方》《脾胃论》《本草纲目》等众多医学典籍,他都熟读深悟,久而久之就烂熟于心、张口即诵。这无疑为张学文日后的从医之路打牢了基础。

  1953年,张学文参加了汉中市中医医师统一考试,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出师,从此成为拥有处方权的中医大夫。1957年,张学文到汉中中医进修班学习。1958年,张学文又到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中医师资班学习,因成绩优秀,毕业后他得以留校任教。因为妻儿都在汉中,张学文一直很想回汉中。学校特事特办,将其全家户口从汉中迁到了西安(当时该校在西安)。

  后来,作为学校最年轻的教师,张学文又被派到南京中医学院全国首届温病师资班参加学习,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孟澍江教授,系统研读了《温热论》《温疫论》《温病条辨》等专著,对他日后从事温热病研究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从一名乡野医生成长为国医大师,张学文说:“只要每天坚持在病人身上多用心一点,在书本上多琢磨一点,你就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潜心研究疑难病症

  “我总结自己的一生,可以用‘不怕麻烦\’来概括:给人看病不怕麻烦,带学生不怕麻烦。”张学文说,“大家都觉得中医难学,其实只要你努力读书、勤于实践,就一定能学好。‘三年学个大大夫,十年学个小大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行医60多年来,张学文没有拒绝过一个患者。有不少疑难病症患者,被当地医生介绍到张学文这里。有些患者体内发出臭味,大家都避之不及,但张学文却从不嫌弃。张学文对记者说:“看好看不好是水平问题,但看不看是态度问题。”

  西安市一名患者被诊断出癌症,医生建议其住院治疗,但患者拒绝西医疗法。后来,该患者找到张学文。经过张学文的精心治疗和中药调养,过了半年时间,患者的病情越来越轻,体重也增加不少。最近,患者老伴对张学文“抱怨”说:“张老师,经过你的治疗,他是越来越有劲了,竟然还有精神和我吵架了。现在他胖了,我却瘦了,哈哈哈……”

  曾经有一位病人,切除脾脏后一直控制不住病情,服用了张学文的10余剂中药,病情就开始慢慢好转;一名出血热急性肾衰无尿患者,被张学文用中药内服外敷法成功抢救了过来;高热惊厥、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急症患者,经张学文运用中医药辨证救治效果显著……从医60余年,张学文抢救过来的生命数以百计,治愈的疑难病症患者成千上万。张学文说:“现在只要是看病和教学生,我就不会觉得累。”今年清明节,张学文回汉中老家,乡亲们都来找他看病,3天时间他就诊疗了上百名患者。

  张学文在中医急症、温病学、疑难病等领域均取得了较高成就。他提出的“颅脑水瘀论”,突破了传统的瘀血学说,将瘀、水、热、毒4大病因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开辟了我国中医治疗多种脑病的新途径。他参与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为我国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他还创新传统中药给药方式,研制出纯中药静脉滴注剂——“通脉舒络液”,荣获1986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30多年来,“通脉舒络液”作为院内制剂,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和各种气虚血瘀症,临床疗效显著。

  尽力为中医事业培养人才

  “国家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当有所作为,尽力为中医事业培养人才。”张学文说,“中医能治很多病。小时候,我亲眼见过父亲治疗霍乱。当时镇上很多人都得病了,我母亲也出现了症状。父亲一看情况不好,立即给母亲放血、服用中药,并将我送回乡下躲避。等到疫情过后我返回镇上时,看到母亲已康复。还有,过去小孩子出麻疹,都是喝点汤药就好了。很多急症,中医都是能治的。”

  中医不仅能治急症,而且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张学文时常在思考中医的未来发展,思考如何继承、创新中医药学术,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力,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事业。

  为此,张学文无论事务多么繁忙,始终坚持定期出诊。他每周三上午到陕西中医药大学上班,其余周内的4个上午分别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两所附属医院和张学文诊所坐诊。“坚持出诊,也是为了让学生们学得更快、更多。”张学文说,“接诊中,遇到特殊病例,我会当场给学生讲解。这样的临床施教,比课堂上纯理论的知识掌握起来快很多。”如今,他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中医人才,很多学生已成为享誉全国、闻名海外的高级中医药专家。

  张学文接诊中偶尔也会遇到脾气暴躁、蛮不讲理的病人,但他总是不急不躁,平和的态度令学生们敬重。有一次,一名患者没有挂号就要看病。张学文的学生劝其挂号,没想到患者大喊:“挂什么号?我看病从来就不挂号!”张学文则心平气和地说:“没关系,不挂就不挂,你千万别生气,气大伤身。”对此,张学文自有道理:“当医生的绝不能和病人计较。中医讲,郁乃百病之源。病人的情绪很多时候都和病情相关。”这和他把脉问诊“重情志”“问眠便”的理念一脉相承。

  张学文说,做医生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病都治好,但要敢于治病、善于辨病,竭尽全力帮助病人摆脱病痛。

  “把多年的诊疗经验和心得体会传给学生,这是我现在最喜欢也是感到最有乐趣的一项工作。”张学文说这话的时候,一脸慈祥。

新闻推荐

汉中市铁腕治霾“春雷”行动周排名 (第九周)

5月7日至5月15日,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公安局、市住管局、市环保局分别牵头,对各县区政府及管委会散煤整治、“散乱污”...

南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三秦学人 张学文从乡野医生到国医大师)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