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新闻 留坝新闻 镇巴新闻 略阳新闻 宁强新闻 勉县新闻 西乡新闻 洋县新闻 城固新闻 南郑新闻 佛坪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南郑新闻 > 正文

带动有实招藤编助增收 南郑区鑫豪藤编有限公司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侧记

来源:汉中日报 2018-01-23 12:4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荷 回想起这几年家里的变化,家住南郑区黄官镇岭镇社区的张廷海就觉得幸福无比,凭着藤编手艺,他和妻子在家门口就有了固定收入,家里的土房翻新成了180多平方米的楼房,建房借的5万元欠款也已还清。

“现在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多亏了厚明啊!”张廷海口中的厚明,就是该镇鑫豪藤编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徐厚明。

曲折中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今年36岁的徐厚明,父母都身有残疾。家庭经济的窘迫使他16岁就走上社会,做过零工、跑过销售、干过建筑,最后硬是凭着父亲留给他的藤编技艺创业成功。

光鲜背后,总有一段路是曲折难行的。2000年初,徐厚明在汉台区一家企业学习钢结构建材加工技术。学习过程中,每项技术、每个操作环节,他都要弄得一清二楚,师傅经常被问的不胜其烦,对他一顿呵斥。情急之中,他悄悄地用笔、本子记下师傅操作的全过程,下班后一个人又到车间反复训练,直到弄透为止。正是这样的精神,别人要花一年时间学好的电焊、木工、切割等全套技术,他3个多月就掌握了。

一年过后,他放弃高薪,自立门户开办建材销售及加工厂。凭着所学的精湛技术及良好的口碑,徐厚明一路风生水起,很快挖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承父志转投藤编业 自己家庭富裕了,可看到周边乡邻还在贫困里挣扎,徐厚明在心里想着怎样才能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想起父亲从没停歇下的藤编技艺,徐厚明心中有了打算。2013年,本着不让父亲的手艺及家乡的藤编技艺荒废的原则,他再次放弃了收入可观的建材行业,投资400多万元,在家乡水井村建起了鑫豪藤编有限公司。

“做强做大家乡的藤编”徐厚明暗暗在心中定了目标。但万万没有想到,创业初始,自己生产的藤编产品,因与市场上的畅销品相差甚远,产品竟无人问津,严重滞销。一连2个多月积压50多万的产品,很多人为他捏了把冷汗。

徐厚明没有惊慌失措,独自到广东、广西、四川等地考察市场,高薪聘请3名技术人员,同时自费4万多元对本村有一定藤编技术的60多人进行培训。并开车带上产品上门推销,与省内外经销商加强联系。他的坚持和诚心打动了经销商,产品销售逐年走高。

同发展带动乡邻共脱贫 经过几年的发展,徐厚明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现有固定员工35人,他开发的产品远销甘肃、四川、新疆等地,实现年产值700余万元。

致富不忘乡亲。因为父母都是残疾人,每逢节日,徐厚明都会带上礼物和现金看望周边的残疾贫困人士。同时,他发现全镇贫困人口中,有一大批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意愿,便主动联系桂花、朝阳、五丰、宝鼎、水井等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让大家参加培训,学习藤编技艺,并将他们吸收为公司员工。

岭镇村张廷海夫妇,2014年时还是贫困户,通过培训安置在徐厚明的工厂工作。现在,夫妇俩年收入7万余元,不但实现了脱贫,还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同时,他借助自己的藤编公司,开展藤编技能培训。两年来,共培训200余人。这些贫困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后,不方便来工厂就业的,徐厚明就发放材料及半成品,由贫困户在家加工,公司定期上门收购,产品统一销售。同时,他还采取贫困户贷资入股分红的形式,与21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以此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共同走上脱贫致富路。

新闻推荐

南郑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本报讯(通讯员肖军周婷)南郑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加快项目建设作为促增长的重要抓手,更新观念谋项目、营造环境引项目、抢抓机遇争项目、强化责任保项目,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2017年该区...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带动有实招藤编助增收 南郑区鑫豪藤编有限公司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侧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