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门俊
去年以来,南郑区小南海镇以支柱产业为突破口,以主导产业为载体,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发展烤烟10350亩,茶叶11700亩,家庭农场17个,庭院经济示范户50余户,养殖中蜂2600余箱,每户贫困户均有1至2个短、中、长期产业发展项目,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托起了群众幸福的小康梦。
“两叶”变成“黄金叶”
“去年,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我家种了16亩烤烟,卖了5万多元,明年再种一年,我就脱贫了。”刚卖完烤烟的该镇回军坝村贫困户黄伦吉高兴地说。
该镇按照“稳烟扩茶”的总体思路,将烤烟和茶叶种植作为重点产业扶贫项目之一,采取“三帮一带动”的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烤烟。即镇干部、村干部、烟站干部三方对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本村烤烟种植大户带一户贫困户,为贫困户提供技术、资金、劳务帮助。2017年发展14户贫困户种植烤烟160多亩,实现收入40余万元。同时依托各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大力发展茶叶种植,2017年新发展茶园1300亩,改造老茶园1500亩,郑家坝至小坝一线9个村,全面实现贫困户一人一亩茶,并新建秦家坝、大庵沟两个茶叶加工厂,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农业种植园圆了致富梦
“这几年,果树种植发展前景很好,户太8号刚一下树,每斤就卖到了3块钱左右,还特别抢手。这个产业园将会成为我们村的‘摇钱树\’。”望着刚刚建成的郑家坝村葡萄园,该村支部书记唐声兰乐得合不拢嘴。
小南海镇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采取行政推促、企业帮扶、合作社建办、大户引领、招商引资等方式,整合资金,狠抓农业种植园建设。全镇先后建成青石关村200亩银杏种植园、30亩大樱桃园,黄家山村500亩椿芽种植园,郑家坝村10亩葡萄园,峡山槽村10亩大樱桃园,大庵沟村50亩黄金叶种植园,康家坝村30亩山药种植园。各种植园以***为轴线,以贫困户增收致富为目标,助力***稳步推进。
家庭农场鼓了钱袋子
康家坝村贫困户陈贵明,依靠5万元扶贫贷款,购入80只种兔,开始搞起了肉兔养殖产业,一年下来,先后卖掉800余只,实现收入2万余元。当前,陈贵明的肉兔养殖产业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该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肉牛、黄羊、肉兔规模养殖,通过规模化养殖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解决了农业产业附加值低的问题,使坚守土地、扎根农村的一部分人走上富裕之路。目前,全镇建办家庭农场17个,发展规模养殖户42户,其中贫困户参与21户,家庭农场已经成为贫困户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中蜂养殖走出甜蜜脱贫路
在小南海镇青石关村的一处山坡上,摆放着数百个大小相同的木头箱子,不远处蜜蜂漫天飞舞在盛开的山花丛中,那是勤劳的蜜蜂们在耕作,而这些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木头箱子就是传统中蜂养殖蜂箱。
小南海镇把中蜂养殖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通过技术培训、政策引导予以培育、扶持。先后组织30余人进行养殖技术培训,采购优质中蜂510箱,建立了秦家坝中蜂繁育基地、青石关中蜂繁育基地,并以“山花蜜源”合作社为平台建立了土蜂蜜加工车间。目前,除两个集中繁育基地外,有10箱以上养殖大户30余户,分散养殖户700余户,全镇发展中蜂2600余箱,基本实现了贫困户“人均一箱蜂”的目标,实现年均收入200万元,中蜂养殖铺就了贫困户的致富路。
小庭院做出大文章
“我去年院子里种的‘灯台七\’卖了5000多块钱,几棵银杏树的叶子卖了600多块,10多只鸡年跟前也能卖1000来块。”双龙村贫困户孙大贵高兴地说。像孙大贵这样利用房前屋后、院内院外种植药材果树,林下养鸡、养兔,发展“庭院经济”的还有50多户。
目前,该镇农村中务农种地的,大多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很多农村家庭庭院面积比较大,但缺乏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处于粗放状态。针对这些现状,该镇积极引导农户在庭院内种植药材、果树,林下养鸡、养兔,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新闻推荐
城市因综合创建更加美丽 汉中市2017年城市综合创建工作回眸
本报通讯员卢勇2017年,汉中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协作配合,全力以赴打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保卫战”、国家园林城市验收“攻坚战”、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巩固“总体...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