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席汉初)“以前买包化肥,天不亮就得出门,背回家太阳就落山了。现在公路修通了,车子开到了家门口,买粮食、买肥料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南郑区福成镇马元村后湾村民小组70多岁的老人冯少明高兴地说。
福成镇地处巴山腹地,基础条件相对落后。尤其是马元村陈家坪、后湾两个村民组40多户120多人生活在边远深山,山路险又烂,爬坡又上坎,运输难上难。由于不通公路,农用生产资料和土特产品全凭人力肩挑背扛,运进运出,群众出行和子女上学极为不便。去年11月,镇人大代表朱以亮、朱继尧、冯亚兰等提出修通马元陈家坪、后湾两个村民小组通组道路、解决群众行路困难的意见建议。本着重大事项积极办、难事努力争取办、民生大事及时办的原则,镇党委、政府和扶贫帮扶部门区国库支付局领导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分析致贫原因,研究解决办法。镇上和帮扶部门一边安排干部和技术员实地勘察,测量线路,制定方案,一边多次到县上部门争取建设资金50万元。今年初动工以来,每天两台挖掘机机器轰鸣,紧张施工。经过几个多月苦战,开挖土石方65000多方,一条宽4.5米,总长3公里的砂石路终于建成通车。道路像一条蜿蜒盘桓在山山岭岭的金丝彩带,拉近了群众的距离,大小车辆畅通无阻,两个村民组的群众再也不为行路发愁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舒)10月17日,北京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启迪教育总裁刘全友一行来汉,考察对接汉中市教育、环保等领域合作项目,并召开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方红卫出席并讲话,市委常委、副...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