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新闻 留坝新闻 镇巴新闻 略阳新闻 宁强新闻 勉县新闻 西乡新闻 洋县新闻 城固新闻 南郑新闻 佛坪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南郑新闻 > 正文

拜将台怀古

来源:西安日报 2017-08-2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郑长春

中国的庙堂文化,总是“文气”太重,而“武魂”不足,就连一些名胜古迹也多与帝王故事有关,甚至是“仙风道骨”的踪影,而那些刚性勇猛的“战神”级人物却寥寥可数。这固然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热爱和平、向往和谐、礼贤谦让的品性有关,但这种儒雅和善的文化心理,也让我们吃过不少苦头。因此,每当民族饱受野蛮侵扰的时候,总有一种不屈的目光在召唤曾经的汉唐雄风,希望通过追溯过去的“精神基石”,来捍卫意志、鼓舞斗志和砥砺前行。

人们寻来找去,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三秦大地,这块土地地上地下的“文化基石”实在不胜枚举,不仅点亮了中华文明的过去,而且至今依然在照耀着民族精神的未来。在我看来,这些堆积如山的“文化基石”中,最有意思的不是周秦汉唐的英武雄姿,而是那肃然挺立的“三台文化”,即榆林的镇北台、临潼的烽火台、汉中的拜将台。这“三台文化”,每一台都是一部充满军事传奇的好戏。在这三台好戏中,使我常常凝望的却是拜将台!

如果说,镇北台的功能在于防御,烽火台的作用在于警报,那么,拜将台的主旨就是战备,比前两者更具战略性、战斗力和仪式感。这三台军事设施加起来,也不过秦汉文化的一角。

群雄逐鹿,胜者为王。当阶层利益受到冲突,和平解决失效,选择武力手段较量,也是一种检验实力、决定胜负的方式。于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水之滨南郑,刘邦就对项羽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楚汉战争”,最后以刘邦称帝、项羽自刎而告终。

战争总是惊心动魄的,其实一开始便注定了项羽必败的结果。因为,刘邦在事前搞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筑坛(台)拜将。这一拜,不仅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而且也使一位曾“寄贫漂母,受辱胯下”的无名小卒韩信梦想成真,实现“兵仙神帅”的人生转变。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筑坛(台)拜将”,可不是简单的走过场、做样子,而是真枪实弹的战前演练,既体现领导者礼贤下士、广纳人才的诚意和决心,更彰显着将士不辱使命、勇于担当的战略思想。只有“匹夫之勇”的项羽,岂能不败?!

遥想当年,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分封在汉中时何其可怜,前有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扼守关中要地,后有汉江巴山屏障难以逾越,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么?

当初,楚怀王曾与诸将商定,谁先进入咸阳谁就在秦地做王。刘邦先入关中,当被封为关中王,项羽却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当然不高兴,想去攻打项羽,其谋士萧何认为时机不成熟,便劝其忍耐,刘邦只好率大军从杜南(今西安曲江池一带)入蚀中(今长安区沣水上游子午关),沿秦岭向西,入褒斜道至褒中,并烧断所过栈道,迷惑项羽。

初到汉中,军心不稳,因刘邦部下将士多是楚人,原想跟其出来打仗希望能衣锦还乡,结果把自己弄到此地跟充军差不多,没人愿意在这儿待下去,再一看刘邦把栈道也烧了,觉得刘邦这人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跟着他能有前途吗?所以不少将士开始逃亡,其中就包括来投奔刘邦的韩信。

萧何听到消息,在来不及禀报刘邦的情况下,亲自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反复陈述重用人才的利害,并说服其“择良日、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确实很争气,统帅三军,南征北战,使得刘邦军队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由被动变为主动,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谋,北出汉中,定三秦,百战百胜,辅佐刘邦统一全国,为建立西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名列“汉初三杰”。

从此,拜将坛不仅成为汉王朝的发祥地,而且亦是“楚汉战争”的奠基礼,更是“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历史物证。刘邦通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大大加强了作战实力和声威,使像韩信一样的无数英才汇聚麾下,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如此描述:“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项梁起兵江东,渡淮,韩信投奔项梁,无所建树。项梁死后,韩信成为项羽的部下,项羽任命信为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出谋划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到王都南郑,韩信背楚归汉。后经萧何举荐,终于梦想成真。

在这台大戏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情节是,拜将仪式完毕,韩信坐大将军位跟刘邦的一次对话,堪称汉中版的“隆中对”。

刘邦说:“丞相多次向本王举荐将军,将军可有什么善谋良策赐教?”韩信起拜,问刘邦:“今东向争夺天下,对手项羽否?”刘邦说:“是”,韩信问:“大王自己估计勇敢、剽悍、仁爱、刚强比项羽如何?”刘邦沉默许久说:“不如项羽。”韩信再拜,说:“我也认为大王不如项羽,但是项羽不能任用良将,只是匹夫之勇;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和善,人有疾病,难过得流泪,把饮食分与他们,但人家立了功劳应当封给爵位时,他把印都玩旧了,还不愿给人家,这是妇人之爱;项王不建都关中而建都彭城,失去地利,又违背义帝之约而分封与自己关系好的人为王,诸侯愤愤不平;诸侯见项王迁逐义帝(楚怀王)到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主人,自己称王;项王所经之处,无不不屠城,天下人都恨他,百姓不拥戴他,只不过被他的威名所震慑而已;项王名义上为霸王,实则丧失民心,极易由强变弱。大王如能和他相反,任用天下勇武之士,何愁敌人不能消灭?拿天下城邑来分封功臣,人人皆服!让部下征战自己想去的地方,肯定英勇无比!况且三秦王(章邯、司马欣、董翳)作秦朝的将军率领关中子弟好几年,却欺骗大家投降项羽,在新安(今河南渑池县)被活埋,唯独自己活着,且被封王,关中父老对他们恨之入骨。大王入武关,秋毫无犯,又革除秦朝烦苛的法律,并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弘扬仁义,人们都愿让你做王。且按照事先约定,大王应为关中王。可项羽背信弃义,封你为汉王,关中百姓无不感到遗憾。如果大王举兵向东,消息传到,关中必定。”

韩信高瞻远瞩,全面深刻地分析了项羽的为人、个性,以及种种行为,从而得出“其强易弱”的正确结论,确立了刘邦夺取关中作为根据地,然后分兵出击的军事思想和战略部署,使处于事业低谷的刘邦听后大喜,悔恨“得信晚矣”,从而对其言听计从,使韩信得以施展平生抱负。

当个体意志完成一段历史使命,角色转换还没在新的时代潮流中找准定位,一切无序膨胀和非理性博弈将注定被淘汰出局。虽然韩信功勋卓著,但终因性格缺陷、思想迷失而被“夷灭宗族”,难怪司马史公一声长叹:“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如今,斯人已去,惊天动地的沙场、气吞山河的背影、刀光剑影的呐喊,统统淹没在历史的长河,再也找不到金戈铁马的壮烈,只有几尊高大的石像和斑驳的石碑,还有安放于拜将台一侧的世纪大钟,化作为供后人凭吊的景点,让那些踏访者有幸去重温一段风云变幻的梦境……

新闻推荐

南郑县撤县设区获批

本报讯(记者王嘉)15日,省民政厅官方网站消息,陕西省南郑县撤县设区近日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南郑设区后,以原南郑县的行政区域为南郑区的行政区域,南郑区人民政府驻汉山街道西大街24号。公开资料显示,南郑...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拜将台怀古)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