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高出汉水河床约40至50米。这里纬度适中,气候宜人,低出丘陵一脉相连,濂水与汉水南北汇流,形成富饶的汉中盆地,龙岗先民选择此处作为栖息处,充发利用了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低山丘陵物产丰富,便于获取食物,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抵御野兽侵袭。近河流却又与河流保持一段距离,在便于汲水的同时可以抵御洪涝灾害。此外,先民们还可从河滩上选取砾石作原料,在河滩和岸上打制石器。1943年以来在南郑县梁山一带发现数千件旧石器,类型有砍砸、石球、尖状器、刮削器等,与大熊猫、剑齿象、羚羊等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伴生,旧石器多采自地表,而龙岗寺旧石器出自地层。考古学界一般被称之为“梁山旧石器”。龙岗寺旧石器类型有砾石尖状器、砍砸器、石球等,石器制作技术、组合和基本类型均与“梁山旧石器”基本一致,它们应属同一文化类型,而“梁山旧石器”分布于我国南、北交界的边缘地带,兼具有华北、华南两种旧石器文化特征。用于原始农业和采集的生产工具有砍砸器,石斧、石铲、骨铲、石刀、石磨盘等。狩猎的工具主要有石质和骨质的箭头、石球等,这两种箭头的发现,表明龙岗的先民已发明了弓箭,弓箭的发明,这是人类制造工具的历史上一次重大突破,人们掌握了弹力,利用兽筋或绳索的弹力远距离获取猎物大大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龙岗遗址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430座,出土完整骨架200多具,出土石器、陶器、玉器等随葬品3000多件,其中包括人面壶、彩陶罐、菱角形壶、兽头尖底瓶、人头彩陶壶、印纹白陶等文物精品,这批墓葬其中七座属于李家村文化时期,其余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龙山文化时期。标本H23:1尖底罐上绘制了十二个人面像,分两排绘制于尖底罐的腹部,每排六个,由两种人面像图案组成,可以说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罕见的精品之一,精美的图案不仅显示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先民们高超的原始绘画艺术,还显示了当时人们能在一个圆柱体上进行比较精确的等分。龙岗寺遗址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出土的人面壶、兽头尖底瓶等,显示了当时人们的雕塑艺术,人面壶上的眼、鼻、嘴、耳位置准确,比例得当,五官端正,生动传神,说明当时人们已较熟练的掌握了人体头部各个器官的比例和位置。龙岗寺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为李家村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遗存,还分布少量庙底沟文化和龙山文化中期的遗存。此外,龙岗寺新石器时代墓地是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层位关系最清楚的仰韶文化早期墓地之一,从地层上证实了李家村文化早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新闻推荐
品牌名片领跑产业升级 ——南郑县打造优质农字号品牌助力精准脱贫纪事
本报记者王虹通讯员云鹏肖军“我们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头形成自己的‘土蜜哥\’品牌,每个养殖户的土蜂蜜都贴上同一个商标,大家一个拳头出力,更加自觉地保证产品的品质。”前几天,南郑县“土蜜哥”...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