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旗营村史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乡村特有的大石磨,厚重且端庄,座落在馆院之内,这样的物件像是旧电影的影带,一下子便将记忆拉回到童年、村庄、老屋,拉回到小伙伴们推跑着石磨杠子呼呼啦啦转圈圈的欢声笑语中。
作为一年四季都离不开苞谷铮子和菜豆腐稀饭的勉县人,石磨在本地有着极为漫长的历史,看似简单的两块圆石重合在一起,却又是磨制各种食物的好工具。它可以磨粉状、糙状食物,也可以磨水状食物。童年的记忆中,各家各户都有。人们经常用它来磨豆子,小时候最幸福的莫过于妈妈用石磨磨制的豆腐了——细腻,鲜嫩,劲道。无论是拿它的浆做成的菜豆腐稀饭,还是在炖鸡炖猪蹄的汤里猛火翻滚,更或者和浆水菜一道,大火翻炒,无论怎么个吃法,都是舌尖上最为美味的享受。
分拣粮食的风车、犁、蓑衣、老式算盘,这些专门被安放陈列在一个单独馆內的“岁月老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春种和秋收。
当然,这样的画面绝对少不了老黄牛的身影。“俯首甘为孺子牛”,在中国,牛是一种勤劳、踏实、宽厚的代名词,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代表农村改革开放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入户到家时,整个勉县农村呈现出了一种别样的勃勃生机,犁田犁地,耕田耙种,在起初还较原始落后的村落里,哪一样也离不开犁和牛,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山坡上,田地里,到处都响着一个比一个还要嘹亮的牛号子,歌声里有愉悦,有欢快,也有对丰收的祈愿与隐隐的担忧,大家单纯而美好,没有过多的焦虑和杂念,朴实纯粹的和田里的秧苗没什么两样。
而最令人振奋的当然是夏末和秋收!小麦果实炸裂,瓜果飘香,稻子成熟饱满,个个谦卑低头,静待镰刀收割。房前屋后,被麦草和稻草包围,风车在主人的手中欢快地转动,即使灰尘满天飞,人人像是京剧里的大花脸,也挡不住那咧嘴笑开颜的丰收之喜。
此时,稍有点文化的人或是读过私塾的老先生,定会将算盘拨的“噼啪”响,今年投入多少籽种化肥,收入多少斤,三下五除二,嗯嗯,收成不错,神清气爽,一高兴,一顿便可以吃下三大碗白米饭。日子像这纯洁的米粒,积少成多,踏实而自足!
“成风化,人记乡愁;纪事传,情留遗韵。”
在村史馆的大门口,两幅对联赫然醒目,这些熟悉的旧物,像是老朋友,无一不在提醒着人们对于逝去的年代、逝去的年华、逝去的童年的深切怀恋。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这满屋子的收藏!
在现代社会日益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数以万计的村庄旧貌换新颜,她们被打扮的越来越整洁、干净,也越来越年轻、时尚、现代化,而此时的村史馆,则更加突显了他的意义和价值。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记忆的收藏,更是乡愁的寄归宿处,有了他,人们的乡愁,终不再是无家可归的精神流浪。
如果说,“地域的故乡安放我们的身体,精神的故乡才能安放我们的灵魂。”那么村史馆,无疑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里的这些人,以及下一辈、下下一辈孩子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灵魂安放地。
杨菁
新闻推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要求,陕西智博赛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害化养猪场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信息公示如下:...
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