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佩蓉6月24日下午,市政府举行“医养在汉中”主题招商周成果发布暨签约仪式,有19个医养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94.48亿元。此次签约中合同项目11个,总投资12.55亿元;协议项目8个,总投资81.93亿元,其中包括总投资65.8亿元的汉中龙岗·新长安生态颐养小镇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羊廘坪康养小镇建设项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健康标准的不断提高,养老养生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汉中市医养基础良好,生态康养资源富集,目前,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打造了“医养在汉中”城市品牌,聚焦人民快速增长的医疗卫生、养生养老和身心健康需求。
那么,在“医”和“养”深度结合中,汉中市出台了哪些优惠政策来破解体制不畅、人才短缺等问题?依托汉中独特的资源优势全方位打造医养产业集群,老百姓又能得到哪些实惠?在打造“医养在汉中”品牌的过程中,业内人士又有哪些建议?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医养在汉中”依托资源优势 “汉中是汉江源头,生态资源富集、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达59.1%,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汉中还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些资源极利于人民陶冶心灵、愉悦心情、增长见识和运动健康。并且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汉中养老。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周边市县,汉中医养基础优势突出,中药材资源丰富,养老机构发展较快,这些都是我们打造‘医养在汉中’品牌的优势。”5月29日,汉台区疾控中心副主任付汉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汉中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富集的康养资源、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医疗基础资源都为医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
推进医疗服务提质增效为“医养在汉中”打好基础 打造“医养在汉中”城市品牌,首先就是要做好“医”的各项工作,满足群众对“医”的数量和质量需求,解决好民生问题。2019年汉中市围绕19项重点工作任务、8个方面“惠民微实事”,推动改善医疗服务纵深推进,群众就医便捷感受明显增强,为“医养在汉中”打下基础。
在做好“惠民微实事”的督促下,目前,全市21家医院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手机APP、窗口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5家医院分时段预约可以精确到30分钟。8家医院可以开展检验检查集中预约,预约比例将逐年提高。同时,实行预约诊疗的大部分医疗机构门诊还提供预约变更、暂停、取消等服务,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同时,将“医保政策咨询”“医保结算”“出院结算”“大病保险”等需要往返多次奔波接洽的分散环节集中在一起,开设“一站式”窗口为患者提供服务。开通自助缴费、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床旁结算、“一站式”结算等,让“患者少跑路”“信息多跑腿”。
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汉中市也从多个方面着力提高医疗水平。通过不断加强三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力争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支持市内等级医院与国内高水平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临床专科,着力提升诊疗能力。广泛发展多种形式医联体(健联体),带动全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强化优质医疗资源整合,建设一批集医疗、康复、保健、养老于一体的高端医疗服务中心。
加强医养互动为为“医养在汉中”增添优势 在位于勉县定军山山脚下的福康老年公寓里,来自东北的83岁的老太太王霞笑着说道:“四个儿女都在外地上班,我一个人住,年龄大了又有心肺病,实在是照顾不好自己。来到这里,每天早上,有人给我测血压和血糖,按时送药到手中,还根据我的身体状况搭配饮食,不仅在生活上得到照顾,还能得到专业的治疗,如果我感觉身体不舒服,医生会及时赶来诊治,并有护理人员专门照顾,住在这里,我放心。”
福康老年公寓成立于2015年4月,是一家集养老、养生、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共有养老床位960张。为满足老人就医的需求,公寓配套建设了勉县定军山爱心医院,为一级综合医院,同时也是社保和农合定点医院。医院内科室齐全、功能完整,住在这里的老人,随时都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汉中市全面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拓展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功能,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无缝对接。目前,汉中市共有各类医养结合机构近50家,其中东方老年公寓、定军山福康老年公寓、洋县新健康医院被省上授予了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为汉中市探索出了一条医养结合的发展之路。为了满足了不同层次老人对养老的需求,通过政府引领、社会资本融入、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养老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大养老+小医疗”模式、“大医疗+小养老”模式、“大养老+大医疗”模式、“医疗+养老协作合作”模式,以及“居家养老+智慧医疗网络”模式,也逐步被老人们接受,多种模式共同发力,为加快“医养在汉中”区域特色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汉中东方养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仁杰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413个、床位32442张,但多数养老机构“老无所医”,只有养老功能,没有医疗康复能力,收养失能老人“力不从心”。老人普遍面临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不能养老的问题。“我建议政府设立扶持基金加大对医养结合项目的支持,借打造医养在汉中的契机,进一步完善相关养老服务扶持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倾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对民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项目可采取划拨或以养老性质用地出让方式供地,同等条件下优先保障,同时在土地出让价格上按照产业政策给予一定优惠支持,价格可以等同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执行。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信贷支持,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同时,鼓励引导优势医疗机构与民营养老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民营机构可以建立养老方面的运营机制,但是在医疗方面,还需要一些优势医疗资源机构的支持。建议鼓励引导优势医疗机构与民营养老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比如协调建立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三二〇一医院与民营养老企业结对子,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养老机构与医院合作设立康复病房,由执业医生到养老机构对患病老人进行诊治,提高照护水平。让优势医疗资源与优势养老资源融合发展,快速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
建议补齐医养人才缺乏短板 在推进医养结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养老服务人才紧缺、社会养老工作缺乏统一的运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业内人士最关心的问题。
汉中市政协委员谢凤鸣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使“医养结合”养老机制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建设综合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引导大型养老机构走医养结合之路。另外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大力推进在职培训,建立考核制度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立一支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服务的职业化队伍。
汉中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义成对养老机构人才短缺做出了这样的分析:养老人才的缺乏,这在我们全国是一个普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专业技术的护理人才毕业之后去养老机构的待遇和公立医院相比,差别很大。同时,养老机构目前无法纳入职称评定程序,日常培训机会也不如公立医院多,这在个人发展上也造成了限制。政府在规划养老事业时,应该提高养老人才待遇,畅通职称评定通道,定向培养医养人才,让老年人住养老院能够得到专业细致的陪护,度过幸福晚年。
补齐短板,乘风破浪。现在,汉中正依托特色优势的医养资源,将健康元素全面融入农业、工业、服务业相关产业,大力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医养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努力将汉中市打造成为国家级中医药生产研发基地、国内外知名的绿色康养之都和人民群众向往的生活福地。
新闻推荐
“冲A达标”守护中央水塔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但在这条既定的道路上循环往复地走,也从而失去了寻找新...
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