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新闻 留坝新闻 镇巴新闻 略阳新闻 宁强新闻 勉县新闻 西乡新闻 洋县新闻 城固新闻 南郑新闻 佛坪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勉县新闻 > 正文

深化改革体教共赢 ——陕西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新模式

来源:陕西日报 2018-05-07 06:50   https://www.yybnet.net/

图为今年4月榆林体育运动学校举行的春季大纲测试活动现场。本报记者毛毛摄

  本报记者 毛毛 实习生 王奕彬

  近年来,陕西省坚持不懈地加强市、县(区)体校建设,加大对基层体校建设的扶持力度,以建立国家训练基地和示范性体校为抓手,提升体校办学水平。全省各市体育局高度重视体校建设和管理,自我加压,推进体校办学改革,一些市、县(区)体校已形成了成熟的办学模式,实现了体教共赢的目标,向国家队、省队、高校输送了大量的体育人才,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探索出了“体教融合”的成功模式。 

  汉中市走出体教深度融合

  共赢发展新路子

  在新时代,汉中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紧紧围绕并服务于建设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目标,深化青少年体育训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用、人才共享、体教双赢”的体育后备人才训练模式,健全完善遍及城乡、覆盖各项目、有成绩有输送的基层训练网点,全力打造星罗棋布的青少年训练新格局,为上一级专业队伍输送了一批优秀苗子,走出了新形势下体教深度融合、互为依存、共赢发展的新路子。

  据了解,汉中市目前拥有市级中专体校1所,县级少儿体校7所,基层学校训练点25个,民办学校及俱乐部训练点各1个,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2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5个,在训青少年运动员人数达1200余名。在2017年省青少年年度比赛中,汉中市各基层训练点所取得的成绩达到团体总分的70%以上,基层输送的王伟、屈芳、申星、吕毅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去年的全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当前,汉中市基本建立了以市体校为龙头,县(区)少儿体校为骨干,各训练点、体传校、青少年俱乐部、民办学校为依托的后备人才培养金字塔体系,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层级分明、分级管理、联动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输送阶梯式网络,实现了市、县(区)、校青少年训练的良性互动和共同提高。

  青少年运动员的出路问题一直困扰着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为解决这一难题,汉中市的做法是:分类施策,整体推进。对在初中就读的优秀运动员,各县(区)都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对在省级比赛取得成绩的学生运动员,优先录入重点高中就读。如勉县少儿体校的运动员,每年有80%以上能进入勉县二中读高中。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运动员,汉中市着重将体育训练、参加比赛与体育特长生培养有机结合,实行多项兼顾和跨项训练,力争使每一名运动员都能获得二级运动员资格,进而取得参加高考体育特长生单招的机会。同时,留坝县中学、汉中体校等训练单位与西安体院、陕西理工大学等院校签订了共建共办协议,这些学校所培养的优秀运动员能够优先进入大学学习。自去年以来,留坝县中学每年有20多名足球运动类毕业生凭借着体育特长考入大学,占本校二本上线考生的40%左右。这些措施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青少年学生“升学难”的后顾之忧,为青少年训练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榆林体校实现培养

  体育后备人才新跨越

  榆林体育运动学校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确立“以训练为中心,以教学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为杠杆,以服务为保障”的办学宗旨,践行“高效训练”“高效课堂”理念,实行信息化管理和半军事化的学生管理,多措并举构筑文明校园,系统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凝心聚力,奋力追赶超越,办学水平稳步提升,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实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新跨越。

  多点发力,高效训练。榆林体校以训练为核心,在创新发展中不断补齐短板、不断自我超越。一是增设训练项目,提高竞争能力。对照项目设置,新增5个训练大项和2个训练小项,项目设置逐步健全。二是创新网点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在县级少儿体校和普通中小学设立选才训练网点,与俱乐部和社会联办训练项目,有序推进体教融合工作,拓宽人才梯队建设,形成多渠道培养、输送人才的格局。目前,学校已建成选才网点20个,每年输送率达30%左右。三是更新选才方式,提高选才质量。增加运动员入学文化课测试,提高入学门槛和生源质量;以竞赛为杠杆撬动后备人才的选拔,树立竞赛为选才服务的理念,扩大选才面,使竞赛、选才、训练有机融合,开拓“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练得成、出得去”的良好局面。四是将市级比赛下沉到县(区)承办,实行市队县办,充分调动县(区)的工作积极性,扩大竞技体育的影响力。五是压缩训练时间,提倡高效训练。为满足运动员中考和高考文化学习的需求,积极调整、压缩训练时间,倡导有效训练、高效训练,实现学训促进。六是创新用人模式,加强队伍建设。公开选聘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教练;通过市委组织部特殊人才引进和市人社局专项招聘等渠道,经省运会比赛检验合格,16名选聘教练员转为正式人员;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新型训练模式,提高运动成绩;每年举行一次教练员跨界跨项公开课、论文答辩会和培训比赛分享会,提高教练员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确保训练安心、成绩显著。截至2017年底,榆林体校在训运动员由2010年的70多人增加到386人,在省集训人数达248人,本周期在省注册运动员达969人;在2017年省运会资格赛上,学校派出630名运动员参赛,585人取得了省十六运会比赛资格,492人进入前8名,共获118枚金牌,奖牌总数304枚,6个组别获得团体第一名。

  渭南市政策保障有力

  青少年体校建设出彩

  近年来,渭南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及省上《意见》精神,结合渭南实际,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整合体育和教育资源,完善落实保障政策,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有力促进了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15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人和省政府有关领导到渭南调研时,特别指出渭南市在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建设方面,贯彻国家政策落地有声。2016年,全省体教结合工作现场会在渭南举行。

  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渭南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解决市体校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为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竞赛、后勤服务、文化教育等培养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渭南市编办、人社等部门每年将体校教练员招聘纳入全市事业单位高水平人才招聘(引进)计划,并扩大体校的用人自主权。2011年至2017年渭南市体校共招聘引进高水平教练员26名,其中从阿根廷引进2名外籍足球教练。

  为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课教学,渭南市编办为市体校下达了60名文化课教师编制,确保了运动员文化课教育质量。渭南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渭南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纳入基础教育学校管理序列的批复》,明确市体校办学类型为“九年一贯制”,随着市体校运动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建立了独立的学籍系统。去年12月,渭南市财政局下拨260万元,专项用于渭南市体校教学楼配备一流的教学设施及硬件改造升级。

  为了解决运动员升学难问题,渭南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共同研究制定了运动员升学政策,将体校发展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对参加省运会和省年度赛获得前8名的优秀运动员,可免试或者降分进入省级示范高中、普通高中就读,建立畅通有序的人才培养机制,畅通运动员升学通道,解决了家长、运动员的后顾之忧。目前,市体校组织全市培训的体育教师达300余人,使3万余名学生受益,2017年注册的运动员人数达1510名,体育项目在渭南青少年中得到了快速普及和发展。

新闻推荐

40年改革大潮 40年交通印记 古道新途展新颜 ——陕西高速公路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苏怡 17、4、3、2、3,这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数字,是陕西完成每一个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所用的时间。  从无到有、从线到网,从量到质、从快到好,作为我国最早建设...

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院校新闻2018-04-26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深化改革体教共赢 ——陕西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新模式)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