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的陶郑新老人用石窝将花生捣碎,准备给67岁的儿子做稀饭华商报记者 周金柱 摄
做饭、扫地、剥玉米,你能想象这是一位百岁老人做的事吗?勉县武侯镇咸河村102岁老人陶郑新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生活能自理,还能帮儿子干各种家务活。
家里活老人基本都干了
“你把石窝拿出来,我来砸些花生,今天就吃花生稀饭。”昨日下午,陶郑新对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67岁儿子陶保明大声喊着。
“他耳朵有点背,都10多年了,不大声喊,他听不到。”陶郑新笑着对华商报记者说,“他耳朵还没我的好。”
户口本显示,陶郑新的出生日期是1915年2月23日。他共有6个子女,10年前大儿子因意外离世,2015年78岁的大女儿因病去世,现在他和老四陶保明一起生活。
陶保明说,20年前,母亲去世,随后自己媳妇也得病去世。之后他曾外出打工,平时都是父亲一人在家,近年来随着年龄变大不好找工作,便回到家和父亲务农为生。
“我爸身体好得很,百岁之前都没去过医院。”陶保明说,父亲80多岁的时候还曾上山种地、下田放牛,现在则在家帮忙料理家务,“一般我去地里干活,他就在家洗衣、做饭、打扫庭院,家里的活基本他都干了。”
父子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华商报记者在老人家的厨房看到,即使是白天,里面也漆黑一片,但灶台都用瓷砖铺设,锅灶都非常干净。“我爸平时爱干净,里里外外都是他收拾的。”陶保明说,一般他白天下地干活,父亲便做好饭等他。
“一天就吃两顿饭,早上一顿吃土豆米饭顶饱,儿子下地干活不会饿;下午一顿稀饭、炒菜,有营养。”陶郑新说,蔬菜都是自己种的,肉一个月吃两次,一次半斤猪肉还能剩下一点。
因为家里没有钟表,陶郑新一般天一亮就起床,在院子里转圈锻炼;等到上午估摸着儿子快从地里回来了,便进厨房做饭;而等儿子吃完饭上地之后,他便会将锅灶清洗干净。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老人家住在村里的山上,家里仅有5间土坯房,去年还塌了一间,成了危房,而家里除了几盏钨丝电灯之外,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家里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天一黑我们就睡了。”陶保明说。
谈到自己的长寿秘诀时,陶郑新说,从没和人吵过架,心态很好,而且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很少生气还爱干活。
“我们这里环境好,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蔬菜、大米,所以很少生病。”邻居李玉梅说。
明年就能搬进安置房
记者看到,陶保明从地里每背回一背篓玉米,陶郑新便会拿起凳子坐在旁边将玉米一个个剥净,动作麻利,一分钟平均能剥七八个玉米。
咸河村村主任杨艳说,去年3月,陶郑新和儿子陶保明都被确定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村里为他们申请了政府提供的移民安置房。“安置房就在村委会旁边,离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只有1.5公里,以后他们回来、下地干活都方便。”
据介绍,父子俩的安置房有50平方米,已经装修,明年就可以住进去了。陶郑新有高龄补助,他和儿子还有养老保险,看病有合疗,基本全报销。
“真的没想到,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能住上新房。”说起新家,陶郑新时时刻刻盼望着能住进去,“现在的生活比我小时候强了好多倍,吃得好喝得好身体好,就足够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华商报记者 周金柱 实习生 张映伟
新闻推荐
在大家的鼓励下,张玉兵向心仪的女士表白表白后的张玉兵捂住脸笑了张玉兵主动上台献唱,赢得阵阵掌声张映伟摄家门口不到10厘米的檐沟,母亲跨过去都很吃力换上新衣服的张玉兵显得帅气不少8月28日...
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