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军队和南宋帝国长达51年的战争过程中,对蜀用兵具有决定胜负的战略意义。
这期间,尤以汪世显次子汪德臣在利州(今四川广元)筑城的战略举措具有决定性作用,堪为军事史上的深谋远虑之举。
汪德臣的事迹,除了《元史》记载之外,尤以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王鹗所撰的《总帅汪德臣神道碑》所记最为详备。本文所述汪德臣事迹,即以王鹗所撰《总帅汪德臣神道碑》为本,兼及其他著述。
汪德臣字舜辅,后被阔端皇太子赐名“田哥”,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忠烈”,是太夫人潘氏所生。从小就嗜好学习,很受老师的赏识。汪世显有子七人,他看到汪德臣生性倜傥洒脱不羁,超拔特异,有贤士之气节,就期望他将来有远大之志。十四岁的时候,汪世显归附蒙元。按照惯例,汪德臣成为阔端皇太子的质子,太子对他十分喜爱,就和自己的儿子一样,经常带着他外出游猎。汪德臣的骑射功夫十分了得,箭无虚发,阔端认为汪德臣是个难得的奇才。
出则前驰入则殿后
癸卯年(1243年),汪世显因病去世,朝廷特命汪德臣承袭其父爵位,并佩带虎符。当时,汪德臣年仅二十二岁。这年秋天,他领兵入蜀,攻取了泸州,而后率军北还。乙巳年(1245年),汪德臣所部出忠县、涪陵,他带领着前军,所向无不克捷。丙午年(1246年),他领兵进攻运山,率领麾下步兵勇往直前。不料,在激战中,一块飞石将其所乘战马击毙。但他毫不畏惧,率领步兵攻取了外城,他的弟弟汪直臣也在这次战斗中战死。
戊申年(1246年),汪德臣奉命征讨西羌,大军一直越过松盘,不久,就率师凯旋。每逢大军出师,汪德臣总是充当前部先锋,撤军时则为大军殿后,而且每次作战都会立下战功。
辛亥年(1251年)夏天,南宋防守蜀地的名将余玠进攻汉中,汪德臣集合分布在周边各郡的军队,星夜驰援。余玠听说汪德臣的军队到了,就布设下虚假的营寨逃走了。
这一年的秋天,蒙哥即大汗之位,汪德臣赴京入觐。蒙哥大汗早就非常熟悉汪德臣的名字,见到他非常高兴。汪德臣乘势向大汗陈述了自己对当前战争形势的看法,分析利弊,头头是道。大汗非常赏识他的精辟见解,全部采纳。大汗还特意给汪德臣赏赐了礼服,让他继续担任巩昌路便宜都总帅一职。
壬子年(1252年)春天,汪德臣奉旨筑城沔州(今陕西略阳)。沔州位于嘉陵江上游,是攻取蜀地,运送军需粮草物资的漕运源头。汪德臣一到此地,就修葺城墙,设置官署,任命各级官吏及其僚属,很快就安排就绪。这年冬天,汪德臣率军抵达绵阳。驻扎在云顶(在成都东北金堂县境,云顶堡是距成都平原最近的堡垒)的宋军夜袭蒙军大营,被汪德臣察觉,乘势进行反击,杀伤宋军千余人,并生擒百余人以归。接着,又进攻隆庆,大军趁着夜色出击,汪德臣率部与宋军力战,歼灭了隆庆府的宋军。这时,汪德臣闻听都元帅太答儿所部被宋军阻挡在剑门关,不得向前,于是,汪德臣率部从高溪间的一条小道救援,出其不意,杀伤宋军多人。到了马漕沟,遇到宋军的伏兵,欲截击汪德臣的后路,汪德臣又与之激战,杀伤数百人,活捉宋军统制罗廷鄂。
筑城益昌扼蜀咽喉
癸丑年(1253年),蒙廷诏命汪德臣在益昌(广元市利州区)筑城,属下各个军事要地的屯垦和戍守事务,都听从他的节制。
当时,忽必烈尚为皇太弟,正准备南征云南大理,路经临洮府时,汪德臣和兄长汪忠臣前往觐见,向他建议治理益昌的方略,请求免去当地百姓的徭役、赋税。因为从关中和陇右向蒙宋前线运送粮草,蜀道艰险,颇为困难,因此建议大军就地屯田,多做储备,以此作为长久之计。忽必烈全部听从了汪德臣的建议,立即命令设置行部于巩昌,设漕运司于沔州(即略阳),印制纸币,给商人发放盐引,利用他们为大军运送粮草物资,以做军需储备。
这年冬,汪德臣奏请以其兄长汪忠臣统摄巩昌总帅府事务,从而使自己能够专门经管益昌筑城之事。于是,汪德臣在宝峰山上选址兴建军事要塞,派遣其弟汪良臣率领千余精锐士卒,戍守在嘉陵江之南,作为外援。益昌号称蜀地咽喉,汪德臣经营之初,百废待兴,外援也根本指望不上,可谓在宋军的包围之下建立起了城防要塞。这是由于蜀人平素慑于汪德臣的声威,十分忌惮。虽然益昌就在剑门、阆中附近各州的环视之下,但宋军却不敢贸然出城干预,眼睁睁地看着汪德臣在短期内就修筑起了益昌城池。
益昌(以下文章中出现的广元、利州,如无特别指出,都指一地)地当剑门孔道,其地南通巴蜀,北接秦凤,东连梁洋,西控羌戎,为全蜀北面之门户。早在汪德臣决定修筑益昌城之前,有远见的南宋大臣李鸣复就看到了益昌的战略重要性。
应该说,李鸣复的奏议,也是十分富有战略远见的。但是,他的建议,却在很大程度上犯了宋朝历代皇帝心中的一个忌讳:那就是对于武臣边将的忌惮,尤其是桀骜不驯的藩镇,唐朝就吃了这方面的大亏。宋代开国以来一直就对镇守边疆的武将既用又防,后来还发展到用文臣来节制武将,这就注定了李鸣复的奏议不会被全面认真地采用。
而蒙元的统治者,在这方面却显示出一种十分开阔的胸襟,不论是蒙哥大汗,还是忽必烈,都是从善如流,而且迅速形成决策,立即付诸实施!
在兴元城(汉中)之战爆发以前,蒙廷就任命夹谷龙古带为兴元军民安抚使、行兴元省事等职,实施战略经营。夹谷龙古带在兴元修缮城池、组织恳田,兴建村舍、建筑寺肆。经过持续经营,兴元府逐渐“敖庾盈衍,官舍居第皆宏壮奇丽”,强于旧日百倍。夹谷龙古带还在兴元府招降纳叛,扩充实力。昔日蒙军攻蜀,从关中运输粮秣,“荷担千里,十石不能致一”;今依托兴元基地,可“劳费大省,征蜀之师朝至而夕禀焉”,更为便利。
这样,蒙军在沔州(今陕西略阳)、兴元(今陕西汉中)和利州(即今四川广元)修筑城池,构建军事堡垒,做好了长期屯守,攻打四川的战略准备。
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富战略远见的军事策略,等于从根本上扼住了宋朝守蜀军队的咽喉。
当汪德臣修筑利州的消息传到南宋都城临安,大臣牟子才悲叹道:今蒙古自汉中“进七百里而城利,岂曰无谋?”若置之度外,不予扰击,则“出没于剑、阆之间,抄掠困我。不出三年,蜀之命脉绝矣。”
为配合汪德臣在利州筑益昌新城,建立川北军事据点,忽必烈奏请蒙哥大汗批准,在京兆(今陕西西安)设立从宜府,专门负责为四川前线调集转运军粮。从宜使由忽必烈选派善理财赋的藩府侍臣李德辉及孛得乃担任。李德辉还辟用原真州总管高逸民为助手。汪德臣“宿利州,扼四川衿喉,以规进取”的数万之师,皆“仰哺”于从宜府。
鏖战苦竹破敌嘉陵
甲寅年(1254年)的春天,天气大旱,嘉陵江的水都快要干涸了,漕运被迫停运,军需供应十分紧张,众将商议,准备放弃利州。汪德臣命令杀掉他所骑乘的战马,分给将士以作军粮,并鼓励部下说:“国家以西南方面的战事这样重大的责任交付于我,我只有拼死而已。”于是,为了解决军粮供应急迫的困难,他率部袭击嘉州(今四川乐山),缴获军粮二千余石。然后,又进攻阴平(在剑门关以北)、彰明(今四川省江油市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划)。驻守在云顶的宋将吕达率领五千人马截击汪德臣,两军交锋,汪德臣一举生擒了吕达,杀伤其部下千余人,又缴获军粮五千石。不久,沿着金牛道开辟的陆路运输通道,以及通过虞关的水路运输道路,由关中运出的军粮陆续运到利州;与此同时,军队屯田收获的小麦这一年也获得丰收,军粮从此没有发生匮乏的情况,众将士才安下心来。然后,汪德臣召集逃亡的士兵,连续秘密派出侦察兵侦探宋军军情,以保障这一带的安全。不久,商贸畅通,行人称便,市场贸易重新繁荣起来,四方商旅云集,益昌一时成为川北名城。
四月间,汪德臣生擒了宋军的提辖官崔忠、郑再生,然后又释放了他们,让他们拿着书信劝告苦竹寨的守将南清。南清权衡利弊后举城而降。为了收复人心,汪德臣命令,凡是蒙军中被抓获的宋军俘虏,都全部释放。城中又有南方籍的数百宋军士兵,汪德臣知道他们都有回家的想法,就发给他们钱财,然后释放,这些俘虏们被感动得哭了,千恩万谢而去。此后,蒙军在后来的进军中,各个山寨相继投诚者,都是感念汪德臣的这番恩义。五月,宋军蜀地统帅余晦派遣都统甘润领兵数万,准备屯城于紫金山,还没有完毕,汪德臣就选派精锐骑兵,衔枚夜袭,突然发起攻击,踏破宋军营栅,斩首级万余,溺死者不计其数,只有甘润只身逃脱。
乙卯年(1255年)春,宋将焦远领兵向苦竹寨运送粮草。汪德臣与之交战,打败了焦远,并全部缴获其所送军需物资和粮草辎重。十月,焦远领军二万再次增援苦竹寨,汪德臣又一次击败焦远,并缴获粮船百余艘,凯旋而归。从此,人人都非常佩服汪德臣的神勇。
丙辰年(1256年),汪德臣再次朝觐蒙哥大汗,获赐锦衣、名马、金币,大汗对其宠爱有加。自虞关抵沔州,嘉陵江峡谷江水曲折,蜿蜒流淌,急流险滩众多,行人商旅难以渡涉,以此为苦。汪德臣委派官员,征调民夫和工匠,监督架桥,并修造栈道八千余间。从此,军旅行人、贩夫走卒如历坦途,人们纷纷歌颂汪德臣的功德。
戊午年(1258年),蒙哥大汗御驾亲征,大军驻扎在汉中,汪德臣在行在之所朝觐大汗。当初,蒙军各路军马攻破成都后,准备在此长期固守,但很快就被宋军所包围。都元帅纽璘向汪德臣求救,汪德臣派遣麾下将领赶赴救援,并与诸位将领约定说:“先破敌者,向大汗奏明,可以统领此城。”既而,蒙军击溃了围城的宋军,并将解围的过程向大汗奏知,蒙哥大汗诏命记录下汪德臣的功劳:“待江南事定后,当以此地交付于你来治理。”
这年冬天的十月八日,蒙哥大汗驾幸益昌,驻跸于北山,环视城郭,整座利州城一览无遗。大汗问:“还没有归降的山寨离这里有多远?”汪德臣奏答说:“东有巴州,西有大获(在苍溪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大获山上)、长宁(今四川省宜宾市代管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南有剑门、阴平,都距这里不远。”大汗说:“朝廷特使来时,都说你在利州修建城池。今天,朕亲自看到你在军中劳碌不已,你身材虽小,但胆量和山一样大。”大汗又问,“敌兵可曾接近利州城吗?”汪德臣奏对说:“仰仗陛下洪福,还未曾来过。”大汗说:“这是他们畏惧你的威名!”大汗给汪德臣赏赐了金币,并命工匠将其功劳刻于石碑之上。大汗驾临江滨,看到嘉陵江、白水江两江交会,水流湍急,就问:“大军渡江需要多少战船?”汪德臣奏答说:“百万大军,在短期内很难运送过江,应当另想办法。”汪德臣下令调集工匠,将战船相并,作为桥梁,仅用了一个晚上,一座用船架设的桥梁就连接起了江水两岸。早上,大汗看到这个奇迹,环顾左右,对诸位王公大臣说:“汪总帅果然言不虚发,今天渡过大江,如履平地。”立即赏赐汪德臣白金三十斤,其余各将佐也得到了不同数额的金帛奖励,大汗仍命刻石于江滨,以记其事。
在此之前,戍守苦竹寨的宋将南清举城投降,借南清北上觐见蒙哥大汗之机,其部下乘机发动叛乱,杀害了南清的家属,苦竹寨又回到宋军的手中。因此,汪德臣命令部下强攻。苦竹寨壁垒森严,峭壁险要,易守难攻,有人建议架设天桥,以便进攻。大汗询问汪德臣。他回答说:“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臣在所不辞。但建桥能否成功,臣却不敢保证。”过了一些时日,天桥果然没有建成。于是,汪德臣亲自率领众将士,鱼贯而进强攻苦竹寨。
蒙哥大汗目睹这一英勇情景,感叹说:“人称汪总帅胆大勇敢,果然名不虚传!”
力拔剑门钓鱼遗恨
这次战斗结束后,汪德臣因连日作战,感染疾病。蒙哥大汗带领各位王公大臣看望慰劳时说:“你的疾病都是为了我家啊!”大汗左手端着葡萄酒,右手拿着玉带,嘉勉他说:“饮我所饮,佩我所佩,希望你早日病愈!”汪德臣被感动得流泪了,他回答说:“前不久就承蒙大汗赏赐金带,现在又赏赐玉带,请求把前面所赐的分送给同事忽剌术。”大汗说:“你这是将功劳让于他人啊!”立即下诏听从汪德臣的意见。汪德臣还奏请,派遣特使告诉龙州(今四川江油县北)守将来降,守将王德新派遣亲信拜谒汪德臣,并说:“如果能够让一郡生灵活命,即当效顺。”汪德臣奏明大汗,接受其投降。十一月八日,攻取了长宁(今剑门关以北)。众将商议,想惩罚其军民。汪德臣上奏说:“负隅顽抗,这是宋将不服我军声威所致,罪在守将,他的部下是无辜的,有什么罪过呢?”因此,仅仅将被俘的王佐父子杀掉,其他将领不予问罪。
蒙古大军沿着嘉陵江顺流东下,蒙哥大汗诏命汪德臣为御前先锋,凡是有关攻城入寨,招降纳叛之事,汪德臣可以直接入奏大汗。
大军进至大获山,宋军出城想保护水门,汪德臣一战而夺取了水门。这天夜晚,大获山守将杨大渊派遣其子来到蒙军营帐,乞求投降,希望能够保全数万军民的性命。大汗命令汪德臣将来使引到御榻跟前,亲自询问,了解情况。(下转第六版)
新闻推荐
阳光讯(孟茹记者马小亮)近日,汉中市气象局利用最新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和地面气象监测资料,对2017年该市气溶胶光学厚度值进行了生态气象评估。结果显示,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值达到2000年...
略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略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