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弋戈 通讯员 姜华
憨厚朴实的笑容,满是泥巴的裤腿,初见何昱就像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庄稼汉,很难把他同略阳县观音寺镇毛垭子村的“第一书记”联系起来。聊起毛垭子村的人口、耕地、人均收入、村里的发展思路等情况时,何昱侃侃而谈、了若指掌。
何昱以自己的实干、耐心,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肯定和称赞。今年4月,何昱被授予2016年度“全省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谈起这两年多的工作感受,何昱颇有感触地说:“当‘第一书记\’,有汗水,有辛苦,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感动。”
57岁的何昱刚到村里时,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一个老头子,还想帮我们摘掉穷帽子,悬得很哦!”面对质疑,何昱并没有辩解,而是暗下决心定要干出个样子。到村不久,他便赶上了贫困户识别工作,“全村117户438人都在争当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一时陷入了困境,这令我非常困惑。”在三个多月时间里,何昱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每天到村民家,跟他们同吃同住,与村民吃蒸馍、喝玉米糊糊,有时候还跟村民们喝上几杯自酿的苞谷酒。就这样,挨家挨户耐心地宣传政策,最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顺利地完成了精准识别工作。何昱说:“我是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村民了解***政策,是我的责任。”虽然经常都是早出晚归,有时还要饿肚子,但是渐渐得到村民们的信任和理解。现在,他成了乡亲们口中的“村里人”,爬坡上坎、下地干活都是小菜一碟。
毛垭子村山大沟深,以坡地为主。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黄豆为生,经济来源单一,生活贫困。何昱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去年3月,何昱从市农行协调了6万元的产业帮扶资金,鼓励村上的致富能人带头成立了毛垭子村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全村51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以提供劳务、土地、林地等方式入股,年底进行收益分红,平时到合作社打零工挣钱。去年底,“一家四口、两个光棍”的陈徐高家,卖种植的药材收入12万元,一举脱了贫,在镇上买了安置房和小轿车,现在正张罗着给两个儿子找媳妇。
如今,毛垭子村家家房屋焕然一新,村容整洁,还建起了文化室和健身广场。合作社的100亩黄精、2万多窝猪苓、2万多窝天麻长势喜人,村里致富路上你追我赶的风气正浓。
新闻推荐
“重锤”常敲锻造作风建设“新常态” ——略阳县推进作风建设侧纪
本报通讯员刘瑞近日,略阳县纪委成立七个督查组,对全县脱贫攻坚过程中的6起基层“微腐败”问题线索,进行会诊把脉、研判调度、逐一督查,对7个镇办“一把手”逐个约谈。今年以来,该县把作风建设作为推动...
略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略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