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清用一只手,为患者完成了扎针
尽管有计算器,何永清仍习惯用算盘算账
常人两只手都不一定包得好的西药包,何永清信手拈来
何永清耐心解答就诊患者疑问
一场车祸让他失去了右手,却没影响他坚定地选择从医这条道路。在大山深处,距离略阳县城38公里的乐素河镇瓦房村,全村300多户1000多村民,但凡有个头痛脑热,首先想到的便是乡村医生何永清。
车祸致残 他身残志坚学起医
在右臂协助下,他用左手在患者胳膊上扎好止血带,拿过消毒棉球消毒,左手持针头扎进患者血管,然后固定针头、打开输液器……6月7日,华商报记者来到瓦房村卫生室时,“单手村医”何永清正为患者张义芳扎针输液。这一切完毕后,他又开始诊疗下一个患者。
“何医生手艺好,不管大人小孩,一般不扎两次。”因头部受伤发炎、需要输液的村民张义芳对何永清充满了信任。
瓦房村是略阳县乐素河镇的一个偏远贫困村,30岁的何永清在这里从事村医工作已经7年了。10岁那年,何永清因为一场车祸,永远失去了右手。初中毕业后,为了不成为家里的负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上卫校。
自学考取大专文凭和乡医资格证
“我不能永远依靠家人生活,得自己学门手艺养活自己。”说起自己的选择,何永清表示,学医是个技术活,双手健全的人都得下一番工夫,对只有一只手的他来说,其难度可不小。
“我这样的情况,别人肯定不会放心让我练手,我只能一次次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何永清说,为了练好技能,他拿自己当实验品,腿上、胳膊上扎得没有能看的地方。“除了比别人更下工夫,我没有其他捷径好走。”何永清说。
2006年,何永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在县城找了个有名的老中医,拜在门下。何永清不仅学习了中医,还自学考取了大专文凭和乡村医生资格证。
随叫随到 曾徒步8公里救人
2009年,何永清回到家乡,正式成为了村卫生室的执业医生。从那天起,村里的人每天都会见到何永清穿着白大褂、背着药箱出诊的身影。
“何医生好脾气,只要有村民来喊,无论白天黑夜,不管山高路远,他二话不说,随叫随到。”张义芳说。
就在前几天,8公里外的韩家山有人打电话说有老人晕倒,让何永清去看看。山上不通车只能步行,何永清二话没说,大中午饭也顾不上吃就往山上赶,到了才发现是个脑出血患者,不是卫生室能诊治的情况。他立马对病人进行了简单降压处理,帮助家属联系好县城医院,为病人争取了有效的抢救时间。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凌晨两点有人打电话来说,7公里外的小湾村有人煤气中毒。他赶紧坐上求诊者的摩托赶往,硬是将一位40多岁、一氧化碳中毒的女病人救了回来。
连续三年获称县“优秀乡村医生”
良好的医德医术,使何永清成为远近闻名的名村医,不光瓦房村,周边其他地方,包括相邻的甘肃省都有病人慕名前来问诊,小小的村卫生室常常挤满了患者。
村卫生室不仅要承担村民的常见病诊治、转诊,还要负责全村300多户人家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妇幼保健等工作。对何永清一个人来说,工作量着实不轻。“我今天早上去乐素河镇配合参加全镇的健康体检,回来后已等了很多患者。”何永清说他来不及回家吃午饭,就只好泡了桶方便面了事。
何永清认为,医生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个良心活,得把该学的都掌握才行,为了做好这个“全面手”,今年他又报考了“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资格”的考试。
2009年以来,何永清每年都是全镇公共卫生先进个人,还连续三年荣获略阳县“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华商报记者 卫晓宁 周金柱 通讯员 汤晓燕/文 通讯员 王伟/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磊鑫朱容江)日前,市食药监局对包联的略阳县白雀寺镇华阳沟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规划及种植基地建设进行了研究论证。华阳沟村位于略阳县城西南方,贫困户82户294人,为该县重点贫困村。2...
略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略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