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汉中讯(杨晓琼记者陈卫平)贫困帽子摘掉了,致富的路该怎么走?怎样带领农民打造持续、稳定的产业增收渠道?如何才能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作为2018年脱贫摘帽县之一的留坝县,通过反复实践找到了一条新路。
立秋时节,菇农们在菇棚里忙碌着;蜂农们在养蜂基地穿梭着;身着红马甲的销售人员将天南地北的购货商们带到了田间地头……
“扶贫社监管我们将货物分级销售,收入可比统货销售高的多!”刚刚卖完第一茬夏菇的菇农唐先成高兴地说,发展产业有补助、销售也不愁,只要好好干不愁没钱赚。
围绕“四养一林一旅游”产业方向,坚持“做特做优卖好”原则,发展适度规模。今年,留坝县发展袋料香菇2000万袋、中华蜂取蜜3.5万筒、商品蜂群5000群,养殖2万头生态猪、20万只土鸡,发展中药材种植5000亩,建设高产优质板栗林4万亩、栓皮栎林8万亩。同时,按照“政府+龙头企业+扶贫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推动农业产业从种养为主向加工、销售、出口逐步转型。预计完成线上线下农产品交易额将达1.2亿元。
为提升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在订单农业这个产业链上,县上投入机械、厂房、大棚等作为集体资产,支持扶贫社建立养蜂、养鸡、养猪和食用菌等产业基地;各基地由能人大户承包或有偿使用;以贫困户为主的农户在基地参与生产或入股托管,实现增收。去年,全县通过“能人示范、基地引领、扶贫社托管”,把全县占农户总数的82.6%和100%的贫困户全部镶嵌在“四养一林”产业链上。实现参与贫困群众人均增收3900余元,参与农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
时下正是留坝县旅游旺季,小留坝村的村民们忙着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体验。楼房沟精品民宿开业的第一个星期,9个院子被一抢而空,且有8万元的营业收入。“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除去村民务工赚的薪金,一星期村上就有2万元的分红。”小留坝村村支书夏道华说,如今,村里的农民经过持续培训,摇身一变成了“职业农民”。
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说,建立良好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利益联结机制,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他们的思想在不断转变,获得感越来越强。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马洁)留坝县大力实施镇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将农村环境综合...
留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留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