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马洁夏日的留坝,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奋进的气息。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留坝县如何奏响城乡蝶变交响曲?
美丽家园悄然崛起 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居,绿意葱茏的微田园……漫步于留坝县火烧店镇的乡间小道,平整光滑的水泥路和着鹅卵石铺成的林荫道,小巧精致的护栏,不由得使人心神宁静,瞬间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和烦恼。
据该镇党委书记郭绵介绍,目前,火烧店镇上已从以往的山大沟深无人问津变身为“中国旅游特色小镇”,全镇1030余户中已有300余户吃上了乡村旅游饭。
火烧店镇的变迁仅是留坝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县通村路硬化率达100%,通电率达100%,饮水安全普及率达96%以上。全县乡村彻底解决了垃圾、污水、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蝶变。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中国生态魅力县”等多项荣誉称号。留坝旅游一业兴带来百业旺,初步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美丽经济”遍地开花 站在留坝县武关驿镇松树坝村的“近月楼”上眺望,松树坝村宛如一幅长轴水墨画,山上山下、田里地里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
以往村上民风不太好,有些村民除了打牌就是喝酒,自打村扶贫社成立以后,没有一个闲人,都在你追我赶朝前奔。扶贫社半年时间就承接了6个小型基建项目,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带动60余名困难群众脱贫。
扶贫社不仅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赋予了村支部调动资源的权利,也为基层党组织增加了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松树坝村只是留坝县实现经济重振、生态重塑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留坝县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一场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激荡在各个领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自2012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旅游“一业突破”的发展方向后,连续7年投入3.2亿元实施“精美留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县73个扶贫社下设的146个生产经营类服务队承接村组道路、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等小型基建项目289个,累计获得集体积累300余万元。
目前,留坝已建成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7个,精心打造休闲农业观光点25处,发展农家乐近100家。举办了五届以“樱桃、板栗采摘”“寻蜜取蜜”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农耕文化节。建成了全省首条国际专业山地自行车赛道,打造了紫柏山国际滑雪场、栈道水世界、营盘自行车慢道、CS基地、足球研训基地,形成了以足球、山地骑行、滑雪、全民健身等为主的体旅融合新业态。
幸福生活人人共享 每天早晚沿着穿城而过的紫金河步道长廊散步两圈,感受凉凉微风,闻闻阵阵花香,这是留坝县紫柏街道办从农村定居到县城的王大爷雷打不动的习惯。
王大爷说,前些年,留坝县城还比不上有些地方一个镇繁华,看着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活力。但这些年旅游金字招牌树起后,游客是来了一拨又一拨。
一座城市,既有高楼大厦的繁华又不乏“诗与远方”的脉脉温情,这背后是留坝县坚持共建共享,不断保障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留坝县锁定“建设大秦岭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累计投入9亿元,实施旅游重点项目223个。制定出台了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的奖励扶持政策,撬动4600余万元民间资本投入旅游产业。大力推行景区带动、乡村旅游拉动、生产销售旅游商品推动等扶贫新模式,各景区景点90%的就业岗位安置县内贫困户成员,全县70%的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旅游产业中,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全域旅游模式下,通过产品的开发、产业链的拉长,不仅仅改善了留坝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让4.7万老百姓都能参与旅游发展、参与旅游服务,都能从旅游产业发展中受益,有获得感,共享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晓贤)留坝县紧扣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在加快散乱污企业整治进度、加强扬尘管控治理力度、推进三次油气回收...
留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留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