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潇
在三所国有林场的普通职工之中,许多人都有着一部波澜不惊的“创业史”。在留坝县国有闸口石林场,48岁的护林员赵永翔,还是一位地道的养蜂人。禁伐后林场的工资不高,妻子没有工作,他没办法支撑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便在2005年开始了创业的历程。
2005年,与朋友合伙养猪、养鸡。每人一万元投入进去,每人亏了五六千元出来。2006年,他请了长假出去打工,外面的工作不好找,在建筑工地做木工,每天挣40元,一年内去了江苏、山东、辽宁等地,假期一到便回来了。
2007年,他跟着场里一个会养蜂的同事学技术,前期投入了一些,小打小闹。2010年,他投入5000元,有了15个种蜂蜂群,正式成为养蜂人。2011年,他又投入5000元,买了30个蜂箱,扩大了生产,当年收回蜂蜜500多斤;2013年达到一千多斤蜂蜜,两万多元收入,把借来的一万元还清了。2014年是2500多斤蜂蜜,收入了四五万元。
“管护是主业,养蜂是副业。没有好山林,哪有好蜂蜜。”赵永翔说,他上午十点前在管护区转山沟,下午三点再上山,两三个小时打一个来回。养蜂期很短,一般在每年的4到6月结束,每年12月到下一年的5月,是森林防火期。“没有下班一说,你觉得应该上去看看就上去看看,直觉反应吧。”
“山离不开人,在山里待了32年,待出感情了。”赵永翔的家不在本地,妻子孩子都没有过来,他回家就捡重活干,却不知怎与妻儿交谈。一年到头都一个人住在山上,细算起来,一个人过春节也过了五六个。那年,春节大雪封山了,出门“赏赏景、乱吼一下嗓子”,与回声唱一曲山歌,也不那么寂寞了。
在瓦子沟有位十多年的老乡朋友,知道赵永翔独自守在山里过年,还叫他“回家”吃了一顿热乎乎的年夜饭。
新闻推荐
7月11日,在留坝县战道CS训练基地,许多家长利用暑期带孩子来这里一起参加户外真人游戏,以此增强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本报记者李晓红摄...
留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留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