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娜 见习记者 李扬2月9日,城固明博生态种养基地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们正在清杂草、挖淤泥,为春耕做准备。
近年来,城固县龙头镇六一村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之路,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多收,为全市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近年来,汉中市积极培育、引进稻田养鱼的新技术、新模式,大力推广新型稻渔综合种养。去年,全市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迎来了政策利好,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汉中市政策性稻渔综合种养保险方案》(试行)等政策文件,市、县(区)落实1.1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
在市上的支持下,城固县于去年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万余亩,稻渔产业发展成效突出。今年,该县将大力实施稻渔产业提升年活动,新建稻渔基地1万亩,加快打造500亩精品稻渔示范基地,努力实现“百斤渔、千斤稻、万元钱”的目标。
六一村积极抢抓市、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机遇,先后流转900多亩土地,打造“一村一园”稻渔稻鸭虾综合种养项目,让昔日的撂荒地低产田变成了今日的“粮窝窝”“金窝窝”。
订单农业,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稻渔综合种养效益如何?经营主体和村民最有发言权。
福旺米业公司联合村上的能人大户,投入1300多万元,流转500余亩土地,大力发展稻米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让我们少操了好多心,避免了过度用药和施肥,田里的稻米品质更佳、鱼儿更肥了。”福旺米业公司经理张雷说,公司去年与村上合作,收购了稻渔田的稻谷,通过加工后,每斤卖到了7元。今年公司计划加大投入,做响稻渔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家有3.8亩稻田的村民毕彦明算了一笔账:今年鲜稻谷订单价每斤1.6元,比市场价还高15%,稻种、化肥、育秧、播种、收割都不用自己操心,按亩产1100斤算,就等着秋季看秤收钱;田里再养些鱼,稻子收割后,几百斤鱼还能卖七八千元;加上订单稻谷的收入,每亩稻田收入近万元。
去年,六一村采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稻虾、稻鸭、藕鱼等稻渔综合种养,建立“租金+股金+薪金”的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年盈利达到近20万元,既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又实现了村集体资源资产保值增值。
前景喜人,生态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六一村位于县城以西5公里,风景优美,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该村因地制宜,精心打造千亩稻鱼共生示范田、千亩荷塘,建设旅游步道和观光亭,吸引了众多游客。
水上莲蓬和水下鱼儿成了游客们的“抢手货”,摘莲蓬剥莲子成了附近村民增收的新渠道。每年7月到9月,剥莲子的“轻巧活”,吸引了很多老人和假期的学生参与,每天人均增收100元。去年,77岁高龄的潘胜华与老伴儿合作,3个月挣了6000多元。
“稻鱼鸭共生、稻鱼藕连作,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批鸭、产出一批有机米、建成一处网红景点,吸引千万游客,引领一批群众致富,稻渔产业已经成为龙头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憧憬未来,城固县龙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刘新国自信满满。
六一村是汉中市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汉中市从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加快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实现了稻渔综合种养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去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52899亩,其中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基地有166个,500亩以上的基地有35个,规模居全省第一。
新闻推荐
疫情防控和产业谋划“两不误、两促进” 城固高质量推进全年农业农村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刘衡)1月以来,城固县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农业产业布局谋划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稳中有进的重要抓手,坚持两手抓、...
城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城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