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江和他的自行车。
叶梅 文/图 在城固,有位酷爱写作的老人,他叫王长江,今年已72岁。认识他的人都尊称他“王老师”。王老师给我的印象,除了他酷爱写作的热情,还有一辆黑色老旧的自行车……
初秋的清晨,笔者碰到了在体育场晨练的王老师,便和他闲聊起来。王老师不是本地人,祖籍黑龙江,5岁时候随着父辈迁居至城固。王老师回忆,那时候的城固县城房屋低矮破旧,街巷狭小沉闷。没有自来水,吃水靠从井里打,烧饭靠打柴或买柴,供电区域很小还经常停电,路灯稀少店铺不多,汽车、自行车更是罕见。谁家要是有一辆自行车,那绝对是叫邻居羡慕的事,拥有自行车是老百姓的自豪,也是一种时尚。
那个年代,自行车是要凭票供应的,每个单位,每年为了几张自行车票,竞争十分激烈,最后只好用抽签的方式解决供不应求的难题。那时的自行车,同现在的汽车一样,由公安局直接发证,车子大杠上有钢印编码,车座后或后轮横杠上有白底蓝字的自行车牌照。
“我三十岁左右,在北京的一个轻工厂上班,第三年,我才幸运地得到一张自行车票,我欣喜地奔回家中告诉家人,迫不及待地用存了四个多月的工资,购买了一辆二八式黑色的永久牌自行车。”王老师说到这开心地笑了。“我当时一拿到自行车,就一口气骑着车子飞一样来到天安门,看着天安门前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那个自豪啊,高兴啊……”
“我总算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骑在车流中,那种沾沾自喜的感觉维持了好长一段时间。”欣喜之情再一次在王老师脸上绽开。
1991年,王老师回到城固工作,他的自行车也跟随他长途颠簸一同“来到”城固。有了自行车,王老师每天骑着车子迎着朝阳上班,披着晚霞满载满足和快乐归来。家中买米,买煤球、煤饼,后来换液化气钢瓶,全不在话下,车子像一位贴心的朋友伴着他走过城固大大小小的街头巷尾。工作之余,王老师还用爱车载着妻儿,到过张骞纪念馆、五门堰、桔园、南沙湖……
新中国成立70年的今天,城固的老百姓已进入高铁时代,飞驰的“张骞号”动车从家门前呼啸而过,一个小时就能到达省会西安。柳林机场每天有数千名旅客在桔乡大地起航。和许多老百姓一样,王老师家也早就添置了电动车、小轿车之类,可是他依然喜欢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穿梭在宽阔光滑的沥青路上……
秋日的晨光缓缓地洒在不远处也洒在他老旧的“永久牌”自行车上,他们一起讲述着城固这个小城的变迁和故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郭庭玮记者张大鹏)“那天是开学前两天,我和好朋友骑上摩托车准备去县城买件新衣服,没想到就出了事……”提起案件,开学...
城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城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