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原登荣 文/图
见到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吴敏霞,她正埋头一字一条地校对《陕西现藏古籍总目》排印稿,这是陕西省“十一五”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三大项目之一,将在年内出版。这些古代文献能“重获新生”出版发行,和省社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团队历时5年,走遍全省100多个县,深入各级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所做的努力分不开。
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是中华文明特有的存留,在文化和文物大省陕西,这种存留的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吴敏霞和团队今后面临的新挑战。
“一定要让躺在图书馆深处的古代文献不再沉睡。传承好、利用好古人的智慧,才是当代古籍整理事业的努力方向。”这就是吴敏霞面对挑战的态度。
“古文断句不是简单的加逗号”
何为古籍?吴敏霞解释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前,古人通过青铜器、简帛、碑刻、纸张等留下的文字都可称为古籍。“利用、传承好古文献是传承文脉的具体体现,要求专业团队整理出让今人看得懂的文字,力争做今人与古人对话的桥梁。”
据初步调查,现存于陕西省各级图书馆和各高校、科研单位、博物馆、文化馆和私人藏书中的古籍文献有6万余种、200余万册,此外还有2000余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金文,以及分布于陕西省各地的2万余种碑刻。
为拿到相对更全面的资料,吴敏霞不得不频繁穿梭于各市县和当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单位协商,利用图片、拓片、扫描件等方式拿回这些珍贵的典籍资料。从2008年至今,她和团队几乎跑遍了陕西的每个市县。
“一点也不辛苦,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大家手捧着千辛万苦换来的资料,身体上的困乏早已被内心的欢喜所冲淡。”吴敏霞说,每当资料到手后,大家几乎来不及休息,就想着尽快整理,让这些不为人知的古人智慧继续发光发热。
吴敏霞介绍说,古籍整理分为目录、校勘、注释和白话翻译等形式。目录是指提供一种书目文献,让人们知道这本书在哪里能找到,哪年出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等。校勘,则是对古人的文章进行断句处理,并检查是否存在多字和漏字情况,若发现古人文字使用不合理,还要进行理校。
说到文章断句,吴敏霞声音提高八度:“断句可不是简单的加逗号,这要求校勘者充分了解文章含义,同时理校对学识和经验的要求更高,我们所的7个人都毕业于历史系和中文系,博士学历是最低要求。注释,则是对古籍中难懂的句子、古今地名变迁、诗词典故等进行解释。随着人们知识水平提高,白话翻译也就越来越少。”
古籍对行业史研究极其有用
整理出来的文字给谁看?吴敏霞说,研究者和学者最需要这些资料,他们能从古人那里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研究内容;其次是大学生等普通读者,以前人们是浅层次阅读,但读原典则是当下潮流,读者希望在古籍中找寻自己的理解,而不是顺着别人的思路走。
当然,古籍对深入研究水利、交通、法律等行业史也极其有用。“汉中城固县五门堰内的碑刻,记载了古人在汉中地区治水、用水的历史和先进经验,是水利考古的重要内容,为今人研究历代兴建和保护水利工程提供了实物和文字资料。”
近年来,吴敏霞时常在新闻中看到对一些学者抄袭行为的报道。她笑着说:“抄袭现象在古籍整理行业中是不存在的,我们从事着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通晓古籍内容的渊源和含义,难度很大,所有成果都是实实在在的。”
作为五岳之一,华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遗迹,山崖中的摩崖石刻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为出版《陕西碑刻总目提要》一书,摸清摩崖石刻的种类和内容,2015年11月的一天,吴敏霞清晨6点从华山玉泉院开始登山,经过7小时后才登顶,抵达南峰时脚下一滑摔了一跤,“那时华山上已经结冰,幸亏有栏杆保护。”说起当时惊险一幕,她依然感到有些后怕。
古籍数字化让“老树发新芽”
数字化是一场巨大的革命,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每个领域几乎都被卷入其中,即便是甘守寂寞的古籍,也概莫能外。2014年,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古籍库”发布,到2018年已从初期的2亿字扩展至10亿字,从单一的局域网版扩展到在线版和微信版,大大方便了人们阅读。
吴敏霞意识到,在信息化时代下,建设陕西古代文献资源数据库十分必要,同时科学、合理利用其价值,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数据显示,国内已有200余家单位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形成各类数据库约600多个。吴敏霞表示,陕西省古代文献数字化工作相对迟滞,尤其是以政府牵头的大规模公益性文献数据库建设尚未开展。“目前陕西省已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平台建设,但还存在碑刻数字化形式单一,金文等古文字字型处理难度较大等困难,数字化难度较大。”
“希望省委、省政府能组织各地市县及有关机构积极配合,彻底清理家底,搞好规划,并由省委宣传部牵头成立陕西古代文献资源数字化工作领导小组,省文旅厅、省教育厅、省文物局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有区别、分类型、分批次、分项目进行。”吴敏霞建议,应建立古籍目录数据库和与之匹配的图像数据库,可结合数据库使用对象的不同,开发移动终端APP,实现文献数据使用普及化。
新闻推荐
本报见习记者崔慧芬家风家训是培育人、塑造人的无形力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承载,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
城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城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