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单庆华 谭春枝初冬时节,走进城固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琳琅满目的山货特产摆满货柜,每种货物旁都挂着一张带着二维码的《联系卡》,扫描二维码,货物名称和贫困户信息一目了然。“我们给每位贫困户定制了私人二维码,线上线下同步公示,顾客扫码下单,货款会直接打给贫困户。”工作人员的介绍,令人眼前一亮。
2017年以来,城固县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方式,通过平台覆盖、市场对接和机制创新,走出了一条“电商平台+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全县116个村2120户贫困户搭上了电子商务新快车。
贫困村实现电商平台全覆盖为做大做强电子商务,该县以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先后出台《电商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等政策性文件,发展电子商务公司117家,物流公司46家,建成电子商务镇、村级物流配送点257个,实现了县域农产品网销上行和物流配送之间的无缝对接,解决了长期以来偏远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产品走不出去的瓶颈制约。今年10月下旬以来,咦生活、神龙电子等本土电子商务公司每天都忙碌着将升仙蜜桔、原公猕猴桃、二里腊肉、毕家河土鸡蛋、野蜂蜜等数种当地土特产品包装,通过京东、邮政配送等物流方式发送,销售到全国各地。
通过加快构建“一网三链”体系,城固县改造提升17个镇办和101个贫困村的互联网,自下而上建立起完备的产品供应链、销售链和运输链,电子商务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全县每个镇村角落。此外,县上建成了高规格的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全县电商平台运营、商品网销、孵化培训和技术开发树立了样板。
农产品精准对接大市场“让农产品卖出去,把贫困户的口袋鼓起来”,解决农产品的销售是道重要环节。城固拥有名优农产品20余种,但出产地大多交通不便、农民商业意识不强,基本上在较小范围内自产自销。为此,该县提出“电商+产品”的思路,通过网络让农产品对接国内大市场。
县上整合涉农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指导咦生活、邦利、易云3家平台对柑桔、茶叶、香菇、腊肉、猕猴桃、蜂蜜等28种产品进行深入挖掘、精美包装,统一加工、仓储、配送、销售标准。县内电商平台主动对接淘宝、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知名电商企业、微商城,整合100多种农特品牌产品入驻天猫店、京东汉中特产馆、京东扶贫馆,进行重点展示、推介,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品牌网货,确保零成本,实现溢价,带动贫困户约300余家。据统计,仅咦生活电子商务平台2017年上线农产品263个,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32个,打造了县域农产品品牌—仙牌,联合京东举办“首届城固柑桔京东上线节”,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今年“双十一”当天,该县电商交易总额更高达309.12万元,成为全市交易总额最高的县。
新机制激活产业脱贫“一盘棋”依托本地农产品资源,立足“一村一品”,全县电商平台在镇村设立生活运营服务站上百个,密切对接全县35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及20多家农业企业,每站至少1名专门负责人,主动联系当地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产品经纪人结成农产品销售联盟,垣山社区、陈家湾村、毕家河村等电商服务点累计帮助贫困户销售柑橘、猕猴桃、核桃等农特产品1200余万元,与2120户贫困户结成利益联盟或是签订农产品订单,建设农产品基地9个。
该县二里、天明两个镇地处南部山区,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部分贫困户增收难。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咦生活电商平台给当地200余户贫困户免费发放黑猪仔、鸡苗,并指派专业养殖人员全程指导,待养殖周期完成后,按高于市场价的10%收购,让贫困户实现“零成本”生产经营,累计销售二里土鸡蛋20万余枚,土鸡6000余只,黑土猪600余头,干香菇、木耳、腊肉等上万斤,销售额900万余元,利润230万余元。企业全年生产所需劳动力50%以上为贫困人口,累计安排就业岗位50余个,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阳张玉文)11月9日,省“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第八督导组在汉中市召开反馈会,副市长党振清,市政协副主席...
城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城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