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宴
他是“2017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简称30U30))精英榜”上榜人物,被称为有改变世界潜力的青年领袖群体人物,他因“夕阳再晨”助老公益项目上榜。这个项目,他是发起人,6年时间,他带领大学生公益团队直接或间接帮助100多万老人学会使用网络,并且用商业手段解决公益组织的自我造血,创新创业成功。他是北京邮电大学5G通信专业刚刚毕业留校博士,是“中国好人”称号获得者、北京市推荐的今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他就是从汉中走出去的27岁青年张佳鑫。
7月23至25日,在他代表“夕阳再晨”项目去新加坡、印度参加“社会企业创新源头之旅·全球社会事业峰会”过程中,记者与他通过微信进行了断续的采访。
因敬爱姥姥进而发起“夕阳再晨”助老项目 1990年10月,张佳鑫出生在城固县老庄镇陕飞集团的一个普通职工家里。父母工作忙,更多的时间是姥姥陪伴照顾他。姥姥勤俭持家,待人谦和,为人正直宽厚,对他影响很大。2008年,他从陕飞一中考进北京邮电大学,这是他第一次到北京,也是第一次走出家乡汉中,亲身感受外面世界的广阔和精彩。
进校后,看到校园社团招募志愿者,他就积极走进助老服务社团,把对姥姥的敬和爱转变成帮助更多的老人。2011年,他创建了“桑榆守望者”公益团队,发起“夕阳再晨”(“seeyoung”音译,意为再次焕发青春)公益助老项目。他利用自己所学专业技术特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拿着电脑走进社区,通过科技大讲堂和一对一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授老年人学习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科技产品的网上购物、挂号缴费和手机拍照、微信聊天、建立微信群等功能。为使项目丰富化,他们积极整合资源,先后开展了“手指操”“普法宣传”“一平米小菜园”等多样化的活动。
“桑榆守望者”公益团队初始队员13人,第一次活动,前期宣传了很久却只有5位老人停留观望。他觉得有点儿心凉,但是并没有放弃。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他和伙伴们深入社区调研,针对老人需求,定制丰富的个性化服务项目,坚持不懈地去做。6年寒暑假和周末的几乎所有时间,他们都在开展助老服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项目。项目覆盖也从学校所在的北京海淀区延伸到其他社区甚至外省市。不少老人从开关机第一课开始,在“夕阳再晨”团队的耐心帮助下,熟练掌握了上网、下载资料、QQ聊天、与子女远程视频等技能,使众多老人找到了生活乐趣,感受到了科技带给他们的轻松和便捷,也拉近了亲情的距离。老人们非常喜欢他,在送给他的十字绣上绣着“佳鑫,你是我们的小太阳”,还有老人专门为他写歌《你让我们感到温暖》。截至目前,项目团队累计工作时间达5000余小时,并带动了52所大学的3800余名志愿者参与项目实施。6年来,“夕阳再晨”团队共开展了1099次科技助老志愿服务活动,直接服务1.8万余名社区老年人,间接受益人数100余万,总服务时间达到了6.5万小时。
6年来,“夕阳再晨”项目覆盖了16个城市、25万老人,一直致力于开展科技助老、老年教育、老年精神文化、老年科技普及、邻里融入和社区共建等社会工作服务,为社区的老年人培训信息化知识,承接教育部“银龄发展工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夕阳再晨”项目获得“2016年度全国敬老文明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金奖”“北京社会好人榜上榜群体”“第四届北京最美慈善义工十大榜样团体”等荣誉。张佳鑫也获得“北京榜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好人”等荣誉。7月21日,在福布斯精英榜发榜消息后面,张佳鑫这样留言:“谢谢领导,感谢老师们!这是几年来,几届北邮人、几十所海淀高校和全国大学生努力的成绩。我只是发起人,和大家分享喜悦,再启征程。厚积薄发,谦恭淡然,才能走得更远,一起努力!”
从公益社团到成熟的社会组织蜕变,成为标准的制定者
张佳鑫说,他忘不了公益项目初期的艰难。为了筹措经费,他们在学校每个宿舍敲门推销雪糕、洗发水、明信片,每卖出一份挣一角钱,就这样有了1500元启动资金。3年后该项目有一定影响后,才有政府部门、企业和基金会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对他观念影响最大的事情是2011年“希望工程激励行动”,他和他的“夕阳再晨”作为优秀项目去香港交流参访,他发现社会企业非常有魅力,即用公益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用商业手段解决公益组织的自我造血。他感觉自己的视野开阔了很多,也对“夕阳再晨”的未来有了更大的信心,决心用创新的方法去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去改变这个世界。那一刻,他从心底萌发出社会企业的种子,开始走上了公益创业之路。
今年6月,他们在北京举办了“夕阳再晨”创立6周年庆祝活动并成立“夕阳再晨”青年助老服务联盟,推动青年助老朝着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促进养老服务链的构建,助力社区养老服务机制、模式的探索。活动现场发布了张佳鑫编著的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手机里的大世界》《爸妈微信e时代》《助老志愿服务工作方法》系列丛书。书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智能手机功能、微信使用方式等实用内容,方便老年人学习使用新科技产品,真正融入现代社会。这套丛书还得到志愿服务领域的专家联名推荐,并被纳入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服务系列丛书,登陆了网上各大销售平台,受到不少中老年群体的追捧。张佳鑫说,未来“夕阳再晨”将追求服务质量,建立一套标准,方便更多青年助老团体开展为老服务。
他说:“我们在为老人服务的过程中不仅是去教授知识,更是去学习知识。我们和老人们之间是一种互帮互助的老少互联的关系。无论是哪个地区的老人,都有许许多多的人生哲学、处世经验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去学习。通过组织大家参加‘夕阳再晨\’,也是借机更好的体会和理解老人生活。不容否认,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特别是独生子女这一代的父母如何养老的问题,已经很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仅要看到社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更要尽力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柔性地去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希望“夕阳再晨”在老家汉中落地扎根
他告诉记者,上大学之前,他一直生活学习在秦巴山区的汉中。让他性格和人生观改变最大的老师也在汉中。袁伟涛这位张佳鑫中学时期的语文老师,教学很有特色,让他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让学生用30个字、8个动词写一件有趣的事、给自己写墓志铭以及对未来科技的畅想等,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胸怀。袁老师要求他们每天晚上喝牛奶,而且要家长签字确认。体育课、活动课都要求他们走出教室去锻炼。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张佳鑫的性格从内敛变得能主动开放地与人交流。所以,他们班的同学比其他同龄人个头都高一些,更活跃一些。这为他现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做公益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说,在汉中老家,最想感谢的,除了父母和姥姥,就是这位老师了。
他对记者说:“在我心里,汉中一直都是人杰地灵的宝地,最早的天府之国指的就是汉中。从生态气候讲,汉中是中国纬度最北的柑橘盛产之地,南北的籽种都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生物多样性保存的非常好;从历史文化讲,是汉字汉语汉文化的发源地,是每个汉人的故乡。近些年汉中发展变化很大,并且开始注重保护蓝天碧水。在西安——成都高铁即将开通之际,汉中作为交通要道将有更大的发展机遇,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军民融合、互联网+养老、互联网+旅游等等都将蓬勃发展,显示出这座城市的后发优势。很希望以后有机会将‘夕阳再晨\’在汉中落地扎根,造福乡亲,传播志愿服务文化,带动城市文明程度提升。”采访中记者获悉,汉中智慧养老中心从网上看到张佳鑫的消息后,立即表示将对接“夕阳再晨”项目,引到汉中来。
“桑榆虽晚,其霞满天,夕阳再晨,灼灼其华,我在尽自己的努力,让另一种青春绽放。”张佳鑫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邬正鹏苟朝军)近日,城固县出台《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决定县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硅石、石墨和生物产业技术研发。去年,经地质专家勘探,发现城固县北部...
城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城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