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昆明市化妆品市场调研报告》出炉,该报告由昆明市消协发布。
近年来化妆品安全事故频发,“SK-II化妆品存在安全隐患事件"、“霸王洗发水虚假宣传事件"及 “章光101违法添加药品事件"都清楚地告诉消费者,日用化妆品存在重大的消费安全隐患。为此,昆明市消协公布了昆明市化妆品市场的基本情况及监管现状。
现状:产品质量追溯难度大
调查发现,首先,昆明市化妆品众多,但经营者及销售人员在化妆品的品种、质量、功能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却存在明显的不足,难以给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指导。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商场不能提供合法的进货票据及供货方的资质证明,这就给产品质量的追溯带来较大困难。
调查了解,成年女子是化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主要使用护肤护发、美容美发等产品。根据经济条件的不同,消费也不尽相同。被调查者对当前美容服务和化妆品的满意率普遍较低。
今年上半年,全市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投诉中,涉及化妆品安全的投诉有28件之多。从这些投诉的情况来看,造成消费者对化妆品投诉的原因很多,包括化妆品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品牌林立,而且多为不知名的小品牌,造成化妆品质量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化妆品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对所售产品的品种、质量、功能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在销售时不能准确告知消费者,在提供服务时也不能根据消费者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合适的服务;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了解不足,不能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使得不适用于自己的化妆品对其造成伤害。
问题:监管不明 消费者维权难
目前化妆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虚假宣传让消费者无所适从。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无限夸大化妆品效用,特别一些化妆品广告对消费者产生明显的误导。
其次,虚高的价格多数与实际效用不符。经销商推销各种所谓“效果显著"的美容产品,但往往出售的化妆品价格严重失真,或高价出售质量低劣的产品,令消费者上当后后悔不迭;有些美容院在为消费者提供美容服务时,宣传使用的产品和实际使用的产品不一致,存在严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有些美容院以义务或免费服务试用化妆品美容为诱饵,高价收取材料费,使消费者蒙受损失。
另外,监管责任不明使消费者维权困难。由于消费者个人对化妆品真假、伪劣的辨别能力较弱,目前又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化妆品进行专管,没有明确的化妆品标准,更无从对化妆品的有效成分及有害物质进行检验鉴定,消费者也不知道找哪个部门投诉,投诉后也难以得到明确的答复。
因此,大多数消费者在化妆品消费上都认为今天使用这种品牌不管用,明天就换一种,上当受骗只是经济上的损失,没有造成身体上的损害就不去计较,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近年来对化妆品的投诉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建议:建立不合格产品黑名单制度
由于缺少有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再加上人们在化妆品维权意识上的缺失,使得一些化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胆大妄为,明目张胆地夸大功效进行虚假宣传,并利用人们的爱美、占小便宜、嫌麻烦等心理,进行诱购产品,甚至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因此,昆明市消费者协会提出六点建议:尽快制定或修订相应的法律法规,让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明确专管部门,建立专门的监管队伍;要加强执法监督,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化妆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严格市场准入,从源头上把好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关,是有效杜绝伪劣产品入市的重要手段,要加大对市场上销售化妆品的抽检力度,抽检结果应及时通过公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公告,并建立不合格产品黑名单制度等;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违法化妆品及广告的打击力度,建立重大案件督查督办和限时办结制度,严厉打击化妆品安全重大违法行为。
此外,要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化妆品监管部门要建立与消费者、消协和新闻媒体等单位的信息共享机制。化妆品监管部门要将化妆品监管信息及重大案件查处结果及时向有关单位和社会通报,积极发动群众举报违法化妆品,形成良好的化妆品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氛围。
新闻推荐
自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以来,杭州地区食品化妆品向东盟市场出口增长迅速。记者了解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