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楼创业六年不盈利,原因不在于讲诚信,主要是不懂经商,没有经营管理能力。“不懂怎么办?只有一个字,学!”穆建霞说,“如果做企业把眼睛盯在赚钱上,别说6年,一年也盯不住,一年过了就得赶紧想辙去赚钱。如果说信誉楼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的特质,就是追求不一样,没有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所以耐得住寂寞,能够静下心,沉住气,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们所说的该做的事情是企业的基础性管理工作,比如制度完善、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机制、体制和文化建设及战略的管理,等等,信誉楼三十多年,做了大量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看似与赚钱无关,但是密切相关。”
信誉楼做了哪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
第一,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
早年信誉楼跟《中外管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中外管理》的讲座、培训课程、恳谈会,获得了大量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管理技术。
穆建霞董事长向记者深情地回顾了她第一次去接《中外管理》创始人杨沛霆教授来信誉楼办讲座的情景:那时信誉楼条件有限,接杨教授的车是一辆箱式小货车,杨教授却毫无芥蒂,欣然前往……
信誉楼人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学管理、学经营、学文化建设,但他们主要靠实践探索,边试错边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建立起了一套符合信誉楼自身特点的制度体系,如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廉洁管理办法等等。信誉楼的制度体系注入了自己的文化基因,用制度保障“诚信”和“切实为他人着想”成为全体人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第二,确立了具有信誉楼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
信誉楼实行集团化管理,集团总部有八大科室,集团公司下设山东、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五大区域,每个区域设一个区域总经理,各自管辖几个连锁店。
每个连锁店设一个总经理,下辖各科室和楼层。每个楼层有一个楼层经理,楼层下面有五到六个商品部经理,商品部经理管辖六到八个柜组,柜组设柜组主任一名,员工数名。
信誉楼实行进销一体的经营模式,以柜组主任为采购主体,把权力放给一线。柜组是最小的经营单位,一个柜组有三到五个人,柜组主任负责进销存和人员的管理。
穆建霞介绍说:“采购权全部在主任手里,选哪个品牌,选跟哪家供应商合作,都由他说了算。我们充分授权力给主任,一个是锻炼他们的业务能力;第二个是他们既站柜台,也负责市场采购,所以他能直接了解顾客的需求。主任的职责是代客购物,代顾客到市场上去选购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允许试错,允许试错是我们培养干部员工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张总经常在会上打比方,引进新商品要多品种、少批量,引进10个,7个错,3个对,这就算对,因为对的3个,是3N次。允许大胆地尝试,这样就把人才锻炼出来了。”
信誉楼的业务是在管理下开展的。进货权在柜组,但价格必须遵守公司的加价率规定,由财务管理室签字后才能销售。考核柜组主任们的工作,不考核利润指标和销售业绩,但要考核库存结构是否合理、商品结构是否丰富、关注关爱员工、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以及柜组其它管理工作。
后台管理部门的职责是为一线服务,同时负有检查、监督、考核、指导之责。穆建霞介绍说:“我们多采用现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后勤八大科室,职能不仅是检查,还有服务。例如,业务部要开展业务培训,内容涉及商品质量如何管理?如何做市场考察?业务工具的使用等等。培训部负责的是文化理念和制度的传承和引导,主要根据公司导向,强化文化的扎根与落地,其它培训内容结合一线需要开展。后勤部门工作的好与坏一线有评价权,二者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她自豪地说:“信誉楼的优势在哪儿?在于我们拥有数以千计的专业买手。这些人每天下到市场上,接触最新的信息、最新的商品,个个都是行家里手,精兵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