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从第二年开始,企业净利润打着跟头往上翻:二十万、四十万、八十万……连锁店也一家接一家开起来。时至今日,信誉楼已发展成为一家资产数十亿元的大型零售集团。他们用32年的经营实践,验证了诚信与利益的一致性,验证了“大商不奸”这一至理名言。
在32年中,多少企业因为追求短期暴利而被市场大潮冲得无影无踪,信誉楼却凭借诚信的口碑,跟时代一起前进。
走过了,看过了,收获过了,信誉楼人对商业逻辑也有了自己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做企业应该遵从商业伦理道德,有的投机行为没有道德伦理,一次性挣钱行,短期挣钱行,他绝对持久不了”,穆建霞如是总结说。
“切实为他人着想”
在知名情感专家涂磊主持的“中华好家风”节目中,有一期关于信誉楼的内容。一个情况引起了节目嘉宾的惊讶:信誉楼晚上不营业,每天下午六点半关门。
为什么惊讶?因为多数零售企业晚上营业。涂磊问一个信誉楼员工:假设九点关门,工资加一倍你干吗?回答很干脆:不干!为什么?答案让人目瞪口呆:陪家人最重要;把营业空间让给同行。
“把营业空间让给同行”,这么大器有爱的理念不是所有企业都有的,却是全体信誉楼人的共识。因为信誉楼不是孤立地看待个人、企业与社会群体的关系,他们将彼此看成共同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切实为他人着想”是信誉楼健康基因的又一个核心点?“他人”是指员工、顾客、供应商、商界同仁、周边社区、各界朋友等一切关系人,信誉楼的为他人着想,确实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地方——
“很多顾客买货只认信誉楼,他就是买把葱,也会越过好几个商厦,来信誉楼买。他不是来消费那把葱,是文化。他觉得进信誉楼很放心、很享受。”
第一,切实为顾客着想
信誉楼从来不说“顾客就是上帝”,因为上帝和信徒不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信誉楼的提法是“视客为友”,为顾客提供服务是“代客购物”。
穆建霞董事长介绍说,信誉楼“要求员工从心理上转换自己的身份,假设自己是陪亲友来逛商场的,用我的专业知识当好亲朋的参谋,能为他们提供满足需求的方案”,这样,“售货员变身为导购员,用真诚的心对待顾客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她举了两个例子:一位顾客选中了一捆韭菜,导购员拿过去,解开,顾客不解,问为何不直接上称?导购员说:草绳要占分量,一定要把草绳撤掉再称。
一位顾客看中了一款价格2000多元的智能手机,导购员会问:谁买?回答说给老父亲买。导购员就贴心地建议说:你买一款老年专用机,字号大,声音清晰,简便操作,很适合老年人用,价格只要200元。顾客欣然接受了建议,买了老年机满意而去。
一般商家将缺斤短两当成经商技巧,信誉楼一根草绳的便宜都不占;一般商家希望顾客“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信誉楼把生意做出了人情味。
将心比心,顾客也记住了信誉楼的好,“很多顾客买货只认信誉楼,他就是买把葱,也会越过好几个商厦,来信誉楼买。他不是来消费那把葱,是文化。他觉得进信誉楼很放心、很享受,”穆建霞如是说,“有人做过统计,信誉楼在全国商业企业中,单位坪效和纳税额是最高的。”
她还说:“我们天天教育员工怎么为别人着想,当你为别人创造幸福的时候,获得了尊重和认可,你自己不就幸福了吗?这是市场逻辑,我们完全尊重这个规律。”
第二,切实为供应商着想
信誉楼自创办起,就规定了跟供应商合作的“四不准则”:不拖欠货款,不转嫁风险,不收受回扣,不接受吃请。
在那个“三角债”盛行、吃请吃回扣成风的大环境中,做出这样的规定,考验的不仅仅是商业智慧,更是道德担当的勇气。逆潮流而行,要冒失败的风险。
但是,熬过最艰难的几年后,信誉楼赢得了供应商的真心认可,最终双方都尝到了诚信合作的甜头。一位供应商感慨道:有些超市“给供应商施加了过多的费用”,这些额外产生的费用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我们跟信誉楼合作是干干净净的,这样我们跟信誉楼、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