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净伶通讯员蒙嘉)近日,资源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跨境银行卡非法贩卖案(详见本报4月15日6版)。4月20日,记者从桂林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获悉,该案件是桂林市公安部门对“3·24”跨国贩卖银行对公账户集群战役作出具体工作部署破获的系列案件之一,短短一周内,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
4月8日,桂林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的办案民警经过前期工作部署和研判,梳理出多条“3·24”跨国贩卖银行对公账户集群战役侦破线索。
4月8日,桂林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联合秀峰公安分局办案民警在秀峰区琴潭村附近打掉涉嫌贩卖银行卡、网络赌博窝点一个,抓获犯罪嫌疑人马某某、孟某某,现场缴获作案手机18部、银行卡8张、电话卡4张、U盾8个及其他作案工具若干。
此后,桂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依次联合七星公安分局、资源县公安局、叠彩公安分局、象山公安分局等相关部门,对相关犯罪行为进行逐一打击。
截止到4月14日,短短一周时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合计现场缴获作案手机23部,银行卡27张,电话卡13张,U盾19个,涉案车辆1台及其他作案工具若干。
据了解,这一系列案件是诈骗犯罪集团头目在境外遥控指挥的银行对公账户贩卖银行对公账户信息的犯罪活动。境外犯罪诈骗团伙通过境内人员注册公司、获取营业执照,然后到银行办理对公账户,同时通过每人1000元的价格购买他人身份信息,办理银行卡和U盾,再以每份信息6000元至11500元不等的价格进行转手倒卖。
这些利用他人身份证注册的银行卡、U盾、营业执照等信息被贩卖后,最终会通过快递或者物流运输等方式,被送到境外犯罪分子手中,用来作为网络诈骗转账等其他犯罪活动的工具。
据办案民警介绍,尽管上述26名嫌疑人没有参与实施诈骗,但根据我国《刑法修正案(九)》等相关法律规定,他们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面临的是法律的严惩。
同时,民警也提醒广大市民认真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因为1000元的“报酬”而主动办理银行卡出卖自己的身份信息,当这些身份信息落入网络诈骗犯罪分子手中进行诈骗之后,也很可能会给自己今后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新闻推荐
本报资源讯(记者/王春楠通讯员/舒小芩)春雨绵绵,在资源县中峰镇八坊村长冲艺铭中药材种植示范点,一丘丘白芨苗郁郁葱葱,几名工...
资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