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员戴福彪(右一)为受灾群众送粮。(受访者供图)
戴福彪在入户走访进行排查工作。记者刘健摄
□本报记者刘健
坪水底村位于资源县梅溪镇最北端,2015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30户1774人,贫困发生率43.1%,属于“十三五”深度贫困村。2018年,供职于广西师范大学的戴福彪被学校选派到该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经过他和同事、村干部一起不懈努力,如今的坪水底村已经彻底改变了模样。
大雪封山,他为村民雪中送炭
2018年12月,一场大雪让坪水底村进入了封山状态,也给许多贫困户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我记得地面上的雪应该有十公分厚,我们第一天到村里就发现许多村民已经没有水用,只能化雪取水。我们立即把冰冻坏的水管更换掉。有些水管里面还堵塞了青苔、烂树叶等杂物,我们就用嘴吸出来,忙了一天才解决村民用水的问题。”戴福彪说,在随后的走访中,他发现了更大的麻烦,因为冰雪封路,有些村民家已经断粮了。
“我和老伴都80多岁了,她只能坐在轮椅上,我也不能从床上下来。那次下雪让我记忆尤其深刻,当时我们家里除了几个鸡蛋和一点被雪打坏的白菜,就什么都没有了。”坪水底村村民唐云福说,他的儿子也60多岁了,是个单身汉,这样的情况让他们几个老人完全没办法应付。
“我们知道情况以后,马上下山采购了一批米、油和棉被。当时的情况很紧急,我也顾不得那么多,开着自己的车一心想往山上运粮食。但当时的道路上全是冰,我开着车在一处落差有一百米左右的悬崖处打了滑,差点就连人带车摔了下去。”戴福彪说,后来他和同事步行了好几公里,用肩膀把粮食扛进了山里。
“戴老师冒着生命危险把粮食送到我们手中的时候,我都差点感动哭了。当时我家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我的儿子常年在外面打工,如果没有他们,我们肯定要饿肚子了。”采访中,已经70多岁的村民王兴华握着戴福彪的手,眼中闪着泪花。
戴福彪还告诉记者,因为当时路面已经全部结冰,他和同事每走两步就会摔跤。后来他们用稻草裹住鞋子,才勉强能走稳,一天下来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几处淤青。最终戴福彪和同事们以及村干部一共为50多户贫困户送去了生活所需的油、米和棉被。
“要做好扶贫工作,就要和贫困户们‘交心’。在我心里扶贫工作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我的责任。我记得当时有一户贫困户瘫痪在床上,他儿子每天都要到湖南那边打工,很晚才会回来。下雪那几天,我们到他家的时候,他因为小便失禁,被子已经湿了。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没有忍住。”戴福彪说,他赶紧和同事一起为老人洗了热水澡,并更换了新棉被。
让孩子们洗上热水澡,彻底摆脱“习惯性”感冒
“因为我自己就是老师,所以我常常会到村里的小学去看看。我发现一到冬天,孩子们就特别容易感冒,有时候好多孩子还会同时感冒,让我觉得很奇怪。”戴福彪说,后来在和学校校长交谈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孩子们竟然连冬天都是洗冷水澡。
“我们这个地方属于高山,夏天晚上睡觉都要盖被子,到秋天其实已经很冷了,但由于学校比较困难,所以孩子们洗热水澡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也特别着急。”坪水底村小学的刘校长说。
“我们以前在学校洗澡前都要在操场上跑一跑,让身体暖和起来,最后我们还是要咬着牙齿才敢洗。”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向记者讲述起来。还有孩子说,因为实在太冷,他们好久都不敢洗澡。有些经常洗澡的孩子说,他们冬天已经感冒“习惯”了。
“得知这个情况的时候我有点不敢相信,这里的冬天多冷啊!”戴福彪说,他特意到孩子们的浴室里去查看,发现不仅没有热水,而且还存在电线线路老化的问题。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无论如何也坐不住了。
戴福彪赶紧把情况向后盾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做了汇报。广西师大高度重视,立即联系企业为学校捐赠了1套价值6万元的空气能热水系统。
“当时还没有正式安装,孩子们就围着热水器蹦蹦跳跳的,别提多开心了。”戴福彪介绍说,坪水底村小学一共有125名学生,80%是留守儿童。所以器材一到位,他就马上和安装师傅一道忙碌了起来,不仅把浴室内老化的线路全部更换,还以最快的速度让孩子们洗了个热水澡。
“后来我们再也没有一个同学因为冬天洗澡感冒了。我们很感谢戴老师和广西师范大学的叔叔们。”学生们说。
从根源上思考问题,给大山里的贫困户注入新鲜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驻村,不断和村民进行交流以后,我发现当地村民的发展思路很单一且混乱,部分村民受传统观念影响,等、靠、要思想严重。其实村民们还是很淳朴的,特别是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感人的事情以后,我更加坚信这一点。”戴福彪说,他一直在想,有没有办法能够从思想上带给村民一些改变。
“我们村有一个8岁的小孩,他爸爸三天两头到外面做点事,他一个人带着妹妹,家里的家务活全部由他包了。而且他家的情况也比较糟糕,鸡鸭就和人住在一块儿。我们到他家的时候,他特别冷漠,眼睛里看不到一点童真。”戴福彪说,当时他正好联系了几个大学生在村里开展活动,于是他和大学生们带着男孩做游戏,教他画画,还送了他一些笔记本和画笔。接触几次以后,他发现那个小男孩的眼睛里又重新充满了好奇。
“后来,小男孩的爸爸兴高采烈地来告诉我,说他儿子现在经常会跟他谈到上学的事情和自己的梦想,感觉变了一个人。他也决定好好加油,为儿子将来上大学做准备。”戴福彪说,那以后,他就明白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其实不光是大人,就连小孩子都很容易“失去”活力。也许在扶贫工作中,要想改变贫困户的思想,也要从“活力”入手。
有了想法以后,戴福彪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他发现外面的世界对孩子们有很好的激励作用,而孩子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父母,一时间村子里的话题变得“时髦”起来了。
去年8月24日,坪水底村第一届“体育嘉年华”拉开帷幕,篮球友谊赛、亲子互动游戏、拔河、趣味体育活动等精彩纷呈,活动吸引了师大师生、县镇村干部、老师、家长和孩子上千人参加。在这个高寒山区的村子里,第一次出现几百人呐喊加油的声音。
“到现在,坪水底村这个曾是当地最大的贫困村已经只剩下5户还没有实现脱贫。我们有信心尽快帮助他们脱贫。”戴福彪乐呵呵地说。
新闻推荐
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志愿服务在行动□本报记者陈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
资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