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新雄通讯员李晶
“每天忙的都是为马尾松‘选美’和做‘媒婆’的事,春季给松树授粉,夏季测定松脂产量,秋季收集松果,冬季测量松树生长情况……累并快乐着。”黑龙江小伙子、广西林科院用材所的冯源恒博士开心地说这辈子就专注做好这件事——为马尾松点好“鸳鸯谱”,即马尾松育种。
和马尾松过年
冯源恒的马尾松“媒婆”生涯到今年整整10年。
广西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生长最为迅速的马尾松森林。每年2月,当人们热热闹闹过大年的时候,这些苍翠的松树上就会悄然开满金黄色的松花。而这“金粉雕碧树”的美景就是冯源恒和同事们最愿意看到的“年画”。
马尾松遗传育种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在这个时期对最优秀的树木进行杂交授粉。松树20天左右的花期恰好就在春节到元宵节期间。坚守在育种基地,给马尾松当“红娘”,成了冯源恒和同事过年的常态模式,所以,他们每年都是与马尾松团圆。
为了当好马尾松的“媒婆”,冯源恒在杂交亲本选配上煞费苦心。在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基础上,把好人工授粉关。大到3000多个松树无性系连续多年的开花情况观测、松花粉的低温活性保存技术体系建立,小到授粉纸袋大小设计及授粉器具改良……10年的历练让冯源恒得心应手。
守护优质珍稀松树
广西作为我国马尾松最大且最优质的核心产区,遗传资源极为丰富。冯源恒立足这一优势大做文章,收集并开发利用这些高价值松树遗传资源。
“每次出差坐车,我尽量选择靠窗的位置,为了能随时发现路旁有没有长势很好的松树;每到一个地方,我最爱打听当地有没有采割松脂的树林和产脂量很高的松树。”冯源恒说。整整10年,在成千上万次试验中,冯源恒和团队共收集各类松树种质资源555个无性系。在国内率先建成了3个马尾松高世代杂交育种园,显著提高了高世代种质的创制效率。
除了收集高价值的马尾松种质资源,冯源恒还开展稀有珍贵松类的收集保护工作。元宝山冷杉和资源冷杉是极为珍贵的树种,都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前者在世界上仅有的800多株树种都生存在广西的元宝山自然保护区,后者在广西仅剩80余株。有一次,在资源县银竹老山保护区收集资源冷杉种质资源时,由于山路湿滑,冯源恒摔伤了右腿。他忍痛咬着牙一瘸一拐地带着团队把采集到的嫁接穗条从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带了下来。
经过多次试验,2018年冯源恒找到了适合嫁接这两种冷杉的砧木及嫁接方法。随着一株株嫁接苗抽出嫩绿的新芽,冯源恒如释重负:终于给存活了千万年的珍贵古老树种找到了“救命灵丹”!
突破国际育种技术难题
广西的马尾松造林工作虽然取得极大成功,但是一直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育种群体体系。敏锐的冯源恒决定啃这块硬骨头。
针对我国林木改良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育种策略、育种群体不完善等重大问题,他以广西木材、松脂和纸浆产业等支柱性原料树种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经过3年努力,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完善的马尾松育种群体体系。冯源恒还厘清了杂交树种的基因选择问题,使所有的杂交材料管理变得清晰起来,这样极大提高杂交质量且有效解决了近交育种技术难题。
2009年冯源恒参加工作时,广西马尾松分子育种研究刚刚起步。经过10年时间,由他开发的马尾松分子标记已经可以有效开展亲本选配、经济性状早期选择等重要研究。更值得一提的是,冯源恒针对杂交亲本遗传距离结合的新的育种群体结构设计方案,发明了同系慎交、异系交配的高世代杂交策略,突破了亚系内近交率偏高的国际育种技术难题。
冯源恒主要参与的“广西马尾松育种群体建立与应用”项目使我国主要用材树种马尾松的育种体系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推进了10个马尾松良种基地建设,推广造林11.11万公顷,新增产值57.88亿元,新增利润35.65亿元。
新闻推荐
资源县纪检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资源县纪委监委供图)□本报记者文新军通讯员唐勇注重从政治上考...
资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