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开胜
旗鼓山高夕照斜,清溪流下有人家。
桥亭似枕横河上,依旧歌声夜半哗。
每每经过华南五排苗岭,我就想起周游的这首《故山梦》。周游,字镜吾,号猫叟,广西资源县两水苗乡人。民国抗战时期,周游既是军人,又是桂林文化界名人。诗人田汉曾赠“一囊词笔一囊弹,此是百里非常侯”谓之,可见一斑。周游的故乡就在华南之巅猫儿山下、牯牛河边,尤其是临近不远的旗鼓山,巍峨壮丽,使人印象深刻。
青年时期,周游走出大山,自上海真茹暨南大学毕业后,屡屡阔别故乡,奔赴大江南北,宣扬抗战。桂林成为文化抗战大本营后,周游与柳亚子、田汉、肖甘牛、阳太阳、马万里等文化人士,常有往来,自然相濡以沫,惺惺相惜。周游还曾在家乡组织过抗击日寇的战事,后来成为李宗仁将军的得力助手。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周游亦多客居他乡,即使偶尔回乡,也是极其仓促和短暂的,但他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终究不会淡释。这正如他在诗集中写道:“常有故山童年之梦。梦也零星,随笔记之。温庭筠诗云,故山有梦归去。其惆怅为何如也。”
周游现存《故山梦》诗十三首,皆录入《乱云诗词集》。这些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对故乡的眷恋。“几度对门山上望”“双凤桥边旧有衙”。周游身在异乡,一生坎坷,但对大苗山里的“大石坪、水口庵、鸦壁山、鸡公凸、杨梅冲”等小村落熟知于心。周游认为:诗未必矫情做作,但求真情实景。读周游的诗,轻松而自在,仿佛置身于久别的田园生活,也可以通过这些文字和韵律,去感受大山的恬静与和谐,达到“忘忧之境”。这些诗句平实细致、清新流畅,浑成自然、情景交融。
“清溪流下有人家”“依旧歌声夜半哗”。两水苗乡是湘西桂北苗族交居地,自古以来,山歌文化丰厚,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男女老少,村寨里人人都唱山歌,周游自然也不例外。在他的《故山梦》系列诗中,不拘泥于古,民俗山歌的烙印显著。这些诗吸收了苗家山歌民谣的方言、俗谚,甚至句法、韵律也博采其中。如:“遥遥犹见打秋千”“老叶红花意志真”“莫家摆酒北门坳,陪送新娘女伴多”“过路恰逢风雪夜,相留烤火对山歌”“四月枇杷个个黄,路人一见滴涎长”“庵中有个肖和尚,摘得观音笋佐餐”。山歌文化,赋予了这些作品更丰富的乡村民情韵味,显得格外亲切。
“儿时坐此观流水,队队游鱼戏浅沙”“年幼每惊潭水黑,定多妖怪此为家”,对于心中的故乡山水,周游始终保持一份纯真质朴的儿时记忆,他的这些诗作,大多留有童年欢悦的印痕,尤其是体现在每一条小路,每一座小桥,每一处溪塘,因为这些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都有他的成长故事。周游的少儿时期,正值清末民初,天下极不太平。但隐藏在猫儿山下的五排苗乡,却是安逸平淡的。周游常常回忆,儿时跟随他的祖父,摇头晃脑地诵读《千家诗》,渐渐地领悟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可以言志”。可以说,诗词文化对周游的人生,影响深刻。“秋风又起催君去,报国相期一剑知。”抗战时期,周游写下过百余篇诗词,抒发当时的戎马生涯、豪壮情怀和对乡土家国的无限深情,但大多没能留存下来。唯有一次,在安徽对日作战失利时,由于仓促撤退,感慨万千,不禁吟出:“怆惶夜渡济河西,又弃江山入丑夷。沉哀天上朦胧月,何日重来认马蹄?”周游说,当时对痛失国土太过愤慨,这首诗一直铭记在心。
在周游的笔下,《故山梦》不只是体现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更体现了对情感的用心,对生命的感恩。因而,他的诗更多体现出一种物我交织的情感,通过对往昔的点点记忆,抒发一种朴实真切的心境和意愿,这种由“心物合一”到“物我两惜”的情感随处可见。如:“猫儿山顶白云堆,伸手难分五指开”“六十年前垂钓处,石犹无恙水犹蓝”“一夜朔风头顶白,再来红日又童颜”。有一回,周游回到故乡探亲,少年情趣,历历在目,旧踪依稀,伊人不在。那一回,他写下了一首无比深切的《台城路》词:“当年好梦如飘雨,故乡十里行遍。垂钓碧潭,读书白屋,流水高山入眼。杜鹃红艳。折一束偷抛,喜她责遣。河上捣衣,今朝犹记水花溅。年光逝如闪电,昔时村舍里,旧人不见……”
也许是因为故乡,才有了思念情长,才有了叶落归根和暮色苍茫。到了晚年,因为身体原因,周游很少再回到故乡,却一直盼望回到故乡。直到1993年早春,周游与世离别之际,依然恋恋不忘大山里的故乡。我突然想起诗人宫白云写的《故乡》诗:活着的人,离开。死去的人,回去。在夕阳和狗吠之间,最后一缕炊烟,奢侈得让人想哭。
少年时,我有缘得以与周游见过一面,给我的印象,周老先生目光深邃,精神矍铄,清风道骨。我还有幸藏得一册《乱云诗词集》,三十年过去了,每每翻阅,便可从中领悟,从中得益匪浅。我曾多次去过大山里周游的故居,那儿有砖石垒就的高墙,宽深幽寂的院落,清流河畔,微风习习,古老苍翠的麻柳横亘河岸。戊戌年冬至前,当我再次回到周游故居时,映在眼前的已是青砖碧瓦,斑驳零散,断壁残垣,满目苍凉,便感到一种莫名的伤感。
于是也随口吟成一首七绝:
百载风云散四方,周家大屋已沧桑。
高墙深院遗痕处,旧梦人间最断肠。
新闻推荐
本报资源讯近年来,资源县广泛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引导全县44家民营企业与47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以“公司(合作社)+...
资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