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三十二家(我们当地读ga,第一声),三十二家是我梦中出现得最多的地方。
三十二家是一个小地名,展开来就叫广西资源县瓜里乡大田村委会三十二家片,我的出生地就是资源县瓜里乡大田村三十二家片的石(读sa,第二声)村。
最近朋友圈流传一篇文章———《一位母亲给四个儿子的遗书》,大家读后的共鸣就是父母在家就在。我看完泪流满面。我的父母先后于1985年和去年去世,每年回老家扫墓是规定动作。每一年回老家,都在悲伤和缅怀过后出现一点点惊喜。以前读书时都是用双脚丈量大地,1985年大学毕业,总算有马路通到了大田村,虽没有班车到达,我已经很知足了。每每到达大田,我父亲魂归故里的场景历历在目:父亲1985年在县城去世,临终时在我的怀抱里坚决要求葬在老家。
虽生在深山老林里没见过世面,但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我们那时的读书不像现在这样,我读小学高年级时,每天放学后,必须砍一把柴禾才能回家,否则就有一顿打,挨骂那是百分百的。农忙时,叫“双抢”,即使再小,也得去“抢”,不是抢谷子,而是抢工分。没有工分,年终分红时家里就少了不少谷子,尽管每十个工分只有几分最多一毛多钱!晚上看书做作业电灯是肯定没有的,偶尔点上煤油灯桐油灯已算奢侈,大多是在烟雾缭绕、烟味浓郁的松明火把下夜读。初中毕业升高中,尽管我成绩优异,但因病休学一年的亲二哥与我同时毕业,按照大队干部说的“一家两人有一人读高中就不错了”,我只能再读一年初中,过了一年再读高中。不久天上掉馅饼了,最高学府的资源中学在全县范围内考试,招生文理各一个重点班,我有幸考上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窗苦读,我终于成为我们三十二家片的第一个大学生。
在外地的人,每年必回的应该是清明节。每年清明回老家,我第一要务就是打探路况。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终于听到了家乡传来的好消息———在莽莽山川里,挨着山边,开出来一条泥土公路。
十八大和扶贫攻坚战打响后,资源县城到大田的公路一改再改,不用绕道乡政府,更加好走,更加省时,我这个“慢手”一趟也只要四十来分钟;从大田到三十二家的路都硬化了,二十来分钟就行;而且从沙坪到石也能通车了。今年清明节我照例清早六点出发,第一次走上资兴高速路,那个风驰电掣,心情好极了,八点四十左右就到了老家石。停好车,步行四十来分钟,拜祭了父亲,再下到石村,十一点不到。心情好了,时间充裕了,悠闲地在村里转转,无意间发现石村一片春色:汽车停了五六辆,楼房绝大部分是崭新的洋房,我生活了十多年的老屋已经是白发苍苍身形矮小的老人了,走进去看看,满心的凄楚。坐在二哥(我们当地按辈分排)落成不久的三层楼的敞亮堂屋里,听二哥欢快地拉家常。
三十二家已远远不止三十二家了,三十二家早已不是原来的三十二家了。但在我心里,三十二家永远是我的三十二家,三十二家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易璋记者申艳)9月5日下午,资源县一男子醉酒后在一居民大院内发酒疯,打砸停放在院内的车辆。目前,那名醉酒男子涉...
资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