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汤世亮通讯员彭程吕新文
冬日暖阳下,55岁的资源县瓜里乡大坪头村村民朱锦良撸起袖子,熟练地将用清水洗净的瓜蒌籽摊在自家门前的谷席上晾晒。捧起一把玛瑙般的瓜蒌籽细细端详,瓜蒌籽在暖阳的照射下粒粒饱满油亮,朱锦良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今年种瓜蒌40亩,现已采收2500多斤籽,市场收购价每斤21元。今年收成还可以,除去投入的1万多元,估计还有3万多元结余。”朱锦良扳着手指算账,眼里满是希望。
朱锦良是资源县瓜里乡大坪头村的贫困户,家有3口人,妻子早年因生病导致耳聋,家中独生子也于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一家人收入微薄,日子过得分外窘迫。2015年,他们迎来了转机。在亲戚的介绍下,朱锦良开始尝试吊瓜种植,他先试种了2亩,但由于未能准确地掌握种植技术,种下的吊瓜只见投入不见收成,使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倔强的朱锦良并不服输,带着儿子朱福俞继续种植吊瓜。
“正在我为种植吊瓜发愁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位第一书记,政府也给我家安排了一位干部结对帮扶,帮助我家脱贫致富。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第一次来到我家了解情况后,帮助我们在互联网上寻找公司,寻找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朱锦良回忆到。在第一书记与帮扶人的帮助下,儿子朱福俞终于找到了提供技术指导的公司,并外出实地考察,最终与安徽省岳西县徽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顺利解决了种植吊瓜的技术难题。
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朱锦良有了底气,2016年他将自家吊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全家人的辛勤付出,最终实现了1000斤/亩的高产量。加上合作公司还提供吊瓜的销售服务,彻底解决了这个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朱锦良的脱贫梦正从理想变成现实。
瓜蒌藤终于结出了“脱贫果”。2017年,朱锦良进一步通过合作公司,引进瓜蒌新品种,产量再创新高,全年采收了2500多斤籽,以市场价每斤21元计,朱锦良一家最终以9000余元的年人均收入顺利脱贫。
谈到自己的脱贫经历,朱锦良表示:“我觉得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贫困户只要通过自己的勤劳是完全可以实现脱贫,最终走向发家致富之路的。首先,我要感谢国家政策,给予我产业发展的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资金和产业奖补资金,也正是这笔资金进一步改变了我的生活。其次,我要感谢村第一书记和帮扶人的帮助支持,让我认识一家这么好的公司,为我提供吊瓜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2017年5月15日,朱锦良和儿子成立了桂林资源绿意瓜萎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20多名,涵盖瓜里、梅溪、车田等多个乡镇。2018年,朱锦良和儿子信心满满:“继续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让它更加规范、完善。同时将通过自己的努力扩大瓜蒌种植面积,提高专业合作社瓜蒌种植规模,带动村里人加入专业合作社,走上瓜蒌脱贫致富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通讯员唐清)日前,市第二人民医院与资源县人民政府、资源县人民医院共同组建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在资源县人民医院挂牌成立。今后,市二医院将与资源县开展密切合作,有效整合双方...
资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