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德 李崇烨/文
福之祈盼 寿之向往
享有“中国长寿之乡”美誉的永福县,扼守湘桂铁路和桂柳高速公路,其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构成了永福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74.1%的森林覆盖率,温和的气候,如画的风光,这些优质资源禀赋叠加,让许多外地人赋予永福“生活在树上的城市”的美名。再加上悠久的福寿历史文化,难怪永福令人神往,难怪她兼有“中国首批长寿之乡”和“世界养生产业示范基地”两块金字招牌。
能将人世间最向往的“福”与“寿”集于一身,永福的吉祥与灵秀可见一斑。在这个盛产“东方神果”的“中国罗汉果之乡”,永福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打造“新型工业重镇、现代农业强县、福寿养生家园”为目标,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书写了“富民强县”新诗篇……
内培外引
新型工业重镇显雏形
近年来,永福县把工业视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坚持内培外引,突出苏桥园区在全县工业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打造“新型工业重镇”,县域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永福不断优化园区布局,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壮大园区经济。一是全力做好苏桥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服务协调工作。加快推进中橡、大宇、国电永福、奇峰纸业等重大工业项目,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二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重点推进苏桥经济开发区木兰北街、木兰北二街、临苏路永福段、园区集中供热和污水处理系统及路网、管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苏桥供水公司改扩建,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苏桥园区入驻企业达90多家,39家已建成投产,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8.48亿元,同比增长36.98%。
与此同时,永福认真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等方式,培育和引进一批重点企业,壮大企业总量规模,提升质量效益,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通讯、住房餐饮、现代中介等服务业,构建完善的微型企业服务体系。目前,全县微型企业已注册登记50多户。
突出特色
朝现代农业强县奋进
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是永福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永福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县建设。
全力稳定粮食生产。永福是广西有名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全县水稻播种面积40余万亩,优质稻占90%以上,“永福香米”因此有了充足的原料。同时,永福还是桂北糖料蔗种植大县,今年全县糖料蔗种植面积6.2万亩,比去年增加1.7万亩。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永福大力推广“稻—菜—薯”套种模式,实施“吨粮万元田”示范工程,全县建立高产示范点10多个。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该县还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今年上半年,全县林下经济药材种植项目总面积达5000多亩,实现林下经济产值2500万元,仅此一项即为农民增收470万元。
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按照“布局集中、规模生产、品牌经营”的发展思路,永福县不断扩大优势产业发展规模,逐步壮大产业示范基地,深入推进特色效益农业示范乡镇创建。一是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重点发展糖料蔗、西红柿、罗汉果、桑园等。二是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巩固温氏鸡、桂柳鸭规模养殖户,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稳定发展白马、星草等4个畜牧养殖示范小区。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超级稻、优质水果、蔬菜等优良品种,以及高产栽培、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等技术。四是加大培育发展农民增收新产业。推广“林药、林蔬、林畜(禽)”等林区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培育发展金银花、油茶、金花茶等新产业。
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永福县坚持走农产品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道路,重点扶持中族中药、温氏养殖、香盈八方、福寿米业、林中仙、福寿养生茶叶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罗锦林村种猪场项目建设。以打造“万元示范区”、“万元示范屯”、“十万元示范户”为抓手,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发展,使该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特色种植30多万亩,重点培育发展了罗汉果、畜牧、优质稻、速生林、糖蔗、桑蚕等生产基地,全县为龙头企业提供原料生产的农民达到10余万人,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发展基础;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实施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一事一议”等支农资金扶持力度,规范建设一批新农村,永福农村呈现和谐发展新气象。
完善设施
全力打造福寿养生家园
作为桂林的“南大门”,永福县城山环水绕,是宜居宜业的一块宝地。围绕“福寿养生家园”建设目标,永福人深谙要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重点给力。
实施规划引领,提高城乡总体规划水平。聘请同济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规划设计院联合编制县城三江六岸详细规划,现已取得初步成果。凤山万福园和中洲岛福寿生态养生园规划成果已通过评审。西江桂柳高速路桥至上台滨江园林景观规划和部分乡镇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
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县城外贸综合市场、凤山公园万福园、忠孝仁义园等均已开工建设,万福园小广场绿化、美化建设部分已完成。与此同时,县城茅江桥路灯、永福二中路灯、湾里初中路灯,城市绿化、美化和亮化水平得以全面提升,靓丽的县城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把永福作为宜居首选。据不完全统计,已有400多名外省市客人在永福购房休闲养生。今年该县计划实施交通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达7756万元,这将进一步提升永福的吸引力。
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充分整合利用“中国长寿之乡”、“养生产业示范基地”等品牌资源,以构建“特色、生态、文化和谐旅游”为主线,积极发展品质旅游,促进养生旅游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金钟山旅游景区三期开发项目,洞内演艺大厅、滑道漂流等特色旅游项目已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该县依托彩调之乡品牌,深入挖掘“福寿文化”,通过举办福寿节进一步提高对外形象,今年第三届广西彩调艺术节将于10月11-14日在永福举办,第七届养生旅游福寿节也将同期举行,品牌节庆活动将进一步提升永福的美誉度。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不断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成县城新噪音功能区划分和8个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支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全县工业重点放在苏桥经济开发区,乡镇不再设工业发展考核指标。对县内主要流域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在县城段落实施禁渔。扎实推进“绿满八桂”造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让永福生态质量进一步提高。
转变作风
视发展环境为竞争力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永福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提高能力,在一线增进感情,在一线干出实绩。通过推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纪律、定奖惩”的“五定工作法”,永福各级干部作风明显好转。
严格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三项制度,完善行政效能监督机制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今年以来,该县以“行动学习法”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活了干部工作热情,营造了干事创业的发展氛围。
正是由于强化了发展意识、中心意识、创新意识和赶超意识,永福县广大干部群众关心、参与和服务经济建设的意识明显增强,营造了不甘落后、敢为人先、敢打硬仗、团结协作的永福新气象,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谋发展的永福新局面。
本版图片均由永福县委宣传部提供
祝贺第三届广西彩调艺术节暨第七届养生旅游福寿节10月11-14日在永福举办
新闻推荐
共产党员为民服务没有终点 ——永福县创新开展“常青党建”工作解读
关注老年党建之深度调查本报记者许丹婷本报通讯员吕新志李小林黄永毅“水旱无忧三千垌,十里常逢百岁人”。这两句诗描绘的是永福县生态环境优良、老人健康长寿的和谐景象。该县现有党员1.1483万人...
永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