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早上9点半,桂林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峻一身便装,来到集团总部,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两天桂林有暴雨,一直在跑项目工地,趁周末到办公室处理点文件。”
翻看2018年上半年的经营数据,集团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分别比2017年同期增加15.3%、31.6%。黄峻清晰地记得,重组前交投集团,2012年资产总额只有6亿多元,收入1亿元。而2017年底,交投集团资产总额已达125亿元,营业收入达10亿元。
一家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老国企,在短短的5年半时间,资产总额增了20倍,营业收入增了10倍。“这是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黄峻说,从强强联合到吸收合并,从组织结构调整到产业结构升级,从总部建设到管控变革,从商业模式创新到大型项目的建设……每一次都是集团公司通过主动改革,坚持转型与创新,推动企业更上一层楼。
“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回顾集团五年来的改革攻坚之路,黄峻说,2013年企业重组转型前,一些人不理解,包括他自己也迟疑过,觉得当时企业在交通运输行业里已经做得不错了,虽然规模不大,但名声很响,没有必要去冒风险,搞得那么累。
“转变观念是国企改革第一要务,只有破釜沉舟,一门心思大踏步往前走,国企才有突围的可能。”黄峻说,公司董事长矢志推进改革的决心,让他很快意识到,改革势在必行,安于现状必将错过发展良机。
突破传统发展观念的束缚后,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交投集团全面推开———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充分调研优势企业,结合集团公司自身资源能力突破,通过“大建设”“大融资”“大发展”搭建产业平台形成产业链,同时积极推进企业家战略,培养人才队伍,支撑企业快速发展。
如今的交投集团拥有3000多名员工,下辖5个子集团,控股阳朔山水交通运输等3家企业,参股桂林银行等8家企业;从原来单一的运营方式,到多元化、多领域的七大产业群;从原来靠政府财政补贴维持的纯公益性企业,转型为拥有上百亿资产的投资集团,初步形成了投资、运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等多种实体经济并存的产业格局,成为桂林市城市交通运输的主力军,也成为桂林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桂林市国有资本和重大项目建设投融资的重要平台。
“很有成就感,2010年公司五十年大庆的时候,我们立志要打造一个百年企业。”已经在这个企业工作了30年的黄峻说,集团今年的战略目标是实现“5+1”,即成立旅游、汽车、投资、资产运营、公交集团等5个子集团,连同参股桂林银行,形成多元、立体的产业发展格局。而更长远的目标是逐步实现桂林智慧出行的整合者、精品旅游的铸造者、旅游产业创新要素聚集者的战略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桂林国企第一品牌,奋力谱写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新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娟资产总额125亿元、收入10亿元、利税合计4500万元,分别比2016年同期增长19.77%、41.04%、19.13%。这一组...
阳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