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荣
现在的南溪山医院前身叫越南医院,组建于1968年,我是从桂林181医院调来的第一批护理员之一。
1969年3月的一天,医疗队来到阳朔白沙镇为贫下中农看病,其中有一位中年男人,身瘦如柴,从北京来的外科专家郭医师帮他诊断出是膀胱结石,必须动手术把结石取出。由于结石在膀胱内把病人的体能耗尽了,现场需要输血300毫升才能动手术!手术点在都林卫生室,电话打到白沙镇,距离10多公里山路,要我赶快进山献血。我当时饿着肚子、顶着酷暑、流着虚汗匆匆赶到,饭无一口、水无一杯,凭着不到20岁的生命透支献出300毫升鲜血,使手术得以完成,取出了两个鸭蛋大的结石,让在场的人惊叹不已。
医疗队从白沙镇回来后,组织上把我从病房调到药房工作,在专家的传帮带下逐步走上药剂之路。我永远记住老革命出身的主任刘玉田、南京药科大学毕业的副主任曹树志,他们以高尚的人格、丰富的学识与经验,硬是把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村姑一步一步培养成能独立操作、准确配制、独立值班的合格药剂士。药物制作生产过程中要在我们自身做毒副反应试验,当年我们药房老药师王立成在试验中曾因毒副反应住过院!
我们不但要自制药物还要上山采中草药。我曾经历过和赵翻译送痊愈的越南伤病员回国后在凭祥等待接下一批病人期间,在边检站老军医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组织交给的送、接病人和上山寻找珍贵药材“七叶一枝花”的三重任务。
医院援越工作结束后,更名为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服务对象变了,药品需求量也大,临床需要的药能买就买,买不到的就自己动手调配制作生产,年复一年,自己在磨砺中得到了提升和充实,通过业务技能进修和老同志传帮带,我一步步从调剂员开始,最后升到主管药师。南医———光荣的援越抗美后方医院,高水平的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是我磨砺成长的地方,是我奉献青春贡献人生的地方。南医———我爱你!
征文投稿电子邮箱:glrbjk@126.com,邮件主题一律为“征文+标题”。来稿不退,请投稿者自留底稿。
新闻推荐
方信儒的记游题诗是从左往右读,令人称奇。清秀岩内景。“两江四湖”(二期)联通水系撩开清秀岩神秘面纱。■黄宝生文/摄381...
阳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