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公村的古民居
?得月楼
▲留公村的古民居
▲鸿禧
▲夹石碑
▲应求宫
莫志生文/摄
探访阳朔漓江下游的留公古村,是在早已计划中的事。
三月阳光灿烂的一天,笔者驱车来到有点神秘色彩的留公古村。
留公村位于漓江下游岸边,属阳朔的普益乡,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过去,各类货物流通只能依靠漓江水路实现,因此,留公村在旧时曾经是商贾云集、商品交流的集散地。
整个留公古村走完一遍,花了近一个半小时,然后在得月楼旁边农家饭店里,泡上茶,面对漓江,与一位黎姓大爷进行了长谈,留公古村的轶事慢慢得到梳理。
留公村,为何神秘,有关村名的传说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据黎大爷说,留公村建于1644年,传说古时该村有一财主,对长工、丫环极刻薄。仙人为严惩财主,下凡对长工、丫环预言明晨财主堂屋香案下将出现两根竹笋(实乃龙角),叫长工、丫环将竹笋扳断后即出走。长工、丫环依言而为,此时龙身滚动,财主家地陷。正屋、厨房、马房分别陷落,成清水、微浑、浑水“三色潭”。财主外嫁女儿闻讯赶回也被陷下。女婿乘马随后而至,有鸟叫道:“留公不留婆,打马回头。”女婿遂勒马离开,逃得性命。传说流传甚广,村亦因此名为留公。
“三色潭”在奇异中带有神秘的色彩,留公村的“三色潭”呈“品”字分布,由三个水潭组成,各潭相距不超过20米,看着三个潭互不相连,其实水底互通。但奇怪的是,各潭之水颜色各异。一潭水呈浑浊的黄绿色,传说是主人的马房;一潭水呈碧绿色,传说是主人的正屋;另一潭水呈微浑的青绿色,传说是主人的厨房。如遇久旱,潭中会出现锣鼓声、吹笛声,水面上有彩旗飘动影像,这种怪现象可持续20分钟之久。传说是从前在漓江上划龙船比赛时,有一艘龙船从漓江经龙船岩划进这三个深潭就不见了,所以还时不时可听见划龙船时的锣鼓声。这类怪现象,给“三色潭”增添一份神秘色彩。
得月楼是一个文化戏台,保存完好,建在留公村前江畔,建筑工艺精湛,为明清建筑风格,每逢节庆,热闹非凡,村民们常来此看桂剧、彩调。此楼为三层,古人根据“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名句命名为“得月楼”。登上得月楼,四野风光尽收眼底,抬头群山近,低头绿水前。
应求宫(也称留公村的妈祖庙)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应求宫就是有求必应的意思,该建筑坐落在漓江畔。1921年,北伐战争时期,孙中山先生曾到此庙观赏,并赐了一口洪钟给庙会。登上应求宫,漓江风光尽收眼底。
状元碑是留公村的骄傲,状元碑又叫夹石碑,此碑共两组八块,清朝同治壬申年立,上刻有“同治壬申年立”和“廪贡生黎振炎”等字样。它是御赐,碑石上有两个手工凿的洞,一个是方形,一个是圆形,意思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证明从前的高考制度很严格,不准弄虚作假。
说完这些,黎大爷还津津乐道地谈起了留公村的历史名人。其一是曾任知县的县太爷黎绍簪。黎绍簪,清朝举人,曾任修仁县知县,也曾获得过当时朝廷御赐的“文魁”匾。黎绍簪是个有志气、有追求的人,他获得“文魁”之后,还每日练武,争取日后获得文武“双魁”以精忠报国。他当时练武用的石锁仍然存放在其故居内,石锁共一对,约40公斤重,丢了一只,现只存一只。遗憾的是,这位县太爷只当了三年,文武“双魁”的理想还没能实现,便病死任上。这位知县就埋葬在留公村旁,有文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已成蝴蝶梦,空怀国士风”的挽联,深深表达了他壮志未酬所留下的遗憾。不过他孜孜不倦、追求上进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其二是黎绍祧,与县太爷相比,两广参议的身份也不逊色。他任职过两广参议,创办了阳朔第一所私立中学———绍祧中学,校址设在木山,后与张国权(白崇禧的老师)的“阳朔国立中学”合并,这就是阳朔中学的前身。其三是黎振儒、黎绍书,他们都是清朝时期的进士,他们除了故居保存到现在之外,还保存着当时皇帝御赐给他们的一些碑匾。这些村中的仁人志士为留公村留下了宝贵文化财富,这才是留公村最应该保留和继承的东西。
新闻推荐
荔浦荣获第四批“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桂林市特色旅游名县达4个 为全区最多
本报讯(记者庄盈)记者昨日从市旅发委获悉,自治区人民政府日前正式公布第四批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名单,桂林市荔浦县榜上有名,也成为桂林市第4个荣获“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的县。桂林拥有特色旅游名县...
阳朔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