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阳朔新闻 > 正文

齐白石与荔浦芋

来源:桂林晚报 2018-01-22 13:29   https://www.yybnet.net/

齐白石《芋虾图》。(资料图)

齐白石画《芋叶》,题有“宰相懒残今不在,芋魁牛粪亦千秋”之句(资料图)

■吕立忠

画蔬果以表文人情怀,是文人画的传统。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平生喜画果蔬,在他众多的蔬果题材的作品中,芋是他的最爱之一。

白石画芋的两个原因

齐白石喜画芋,即是出于文人的情怀。他在画芋时曾题:“东坡云:饭豆芋魁吾岂无。既诗人不可无,画家亦应有,余因喜画芋。”这里,他引用了文人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苏东坡的言论。他的这一引用,还让人想起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

白石先生喜画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芋头有难以忘怀的记忆:少时家贫,遇上年景不好、粮食歉收,即以芋头充饥果腹。白石先生在其《自述》里,就谈到过这事。他说画芋时想起当年的情景,还曾题过一首诗,诗云:“一丘香芋暮秋凉,当得贫家谷一仓。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日食难继,以牛粪煨芋充饥而能自享其香,这种记忆,于白石先生而言,终生难忘,至老而愈加怀念。这种对芋特殊的记忆与情感,是齐白石后来反复画芋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说,画芋是白石先生追忆往事以及抒写文人情怀的重要方式。

齐白石曾多次画芋并题诗。就其为“芋”题写的诗作而言,笔者于白石先生诗集中所见,除前面所录的一首外,尚有数首。《煨芋忽忆家山往事》一首,同样讲到他与苏东坡一样,饭食中少不了芋头,其诗云:“东坡夸有,白石岂无。门外田蚯青露殊,中年一饱好山居。”《芋苗兼蟹》一首,说到美好的菜肴,有了芋头就少不了螃蟹,其诗云:“芋魁既有,蟹螯岂无。不能饮酒,山姬笑愚。”《画芋》一首,又一次言说牛粪煨芋,诗云:“叱犊携锄老夫事,老年趣味休相弃。自家牛粪正如山,煨芋炉边香扑鼻。”《题画芋》一首,其诗中“但得老年吾手在,芋魁煨熟乐平分”一句,尤能表达白石先生对烤芋头的喜爱。其他的诗作还有《蓼花芋叶》《煨芋分食如儿移孙》等。

为荔浦芋先后写成了两首诗作

近日,翻阅白石先生的日记,读到他写的一首诗,提及荔浦芋,当中颇有一些故事,而该诗作不见录于《齐白石诗文集》,故抄录介绍于下。

此诗名《题画芋》,应为画芋而题写。其诗云:“曾经荔浦谙斯味,喜种家园半亩霜。李泌不生懒残去,登堂谁羡芋魁香。”诗的第一、二句,是讲自己与芋头的事,说经过荔浦而知晓芋头的味道,很高兴自家的菜园中也种了半亩好芋头。三、四两句,继续说芋,提到了唐代的两位名人———李泌、懒残,涉及“懒残煨芋”的典故。李泌是中唐时人,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在德宗朝时拜相封侯,官至极品。懒残,即唐代高僧明瓒禅师,天宝初年在南岳衡岳寺干杂活,总是吃别人剩下的饭菜,“性懒而食残”,故被人称为“懒残”。当时李泌在衡岳寺读书,观察懒残和尚的行为后,认为他决非寻常之人(而众人皆不以为然),于是在一个寒夜,前去拜访,报门行礼后,懒残怪其多事,对其又骂又唾,而李泌恭敬如初。当时懒残正在牛粪火中烧芋头,烤熟后取出一个,慢条斯理地吃起来,过了许久,他让李泌坐下,然后把吃剩的半只芋头递过去,让李泌也吃。李泌接过来,吃完后拜谢而退。这时,懒残对他说:“言词谨慎些,可做宰相。”后来李泌果真做了宰相。懒残与芋头的故事,还有一件素来被引为佛门佳话:唐德宗慕懒残之名,派人召他入宫。派出的宣诏官至懒残处,宣言:“天子有诏,明瓒禅师听诏谢恩。”懒残并不理会,只顾在燃烧的牛粪中拨灰寻芋,鼻涕垂流到下巴上也不管。宣诏官看见这个样子,便笑着说:“大师,您先擦一下鼻涕吧。”懒残坐在地上拿着烤芋狼吞虎咽,边吃边答:“我现在怎么有工夫为俗人擦拭鼻涕?”应诏之事最后作罢。

懒残的故事,十分有趣,“懒残煨芋”的典故,白石先生也是谙熟于心的,他画芋并题诗,曾多次提到了懒残。白石先生这次的诗句,是说懒残之后,有谁能这样好食芋头,贪羡芋头的美味呢?

或许是认为“李泌不生懒残去,登堂谁羡芋魁香”的诗句太过文雅,抑或这时白石先生突然想起了自己年幼时有过的“牛粪烤芋,芋香扑鼻”的经历,他在《题画芋》一诗写成后,又在日记手稿的空白处,写下“茅屋天寒风雪夜,围炉分食芋魁香”,作为诗的后两句。笔者认为,后来写成的诗句,不用典故,似乎少了些“文化味”,但却有了乡土味,且有了一种画面感———读此二句,“寒夜围炉煨芋分而享之”的场景,似乎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温暖而美好,那些吃过烤香芋的人,仿佛还可闻到那熟悉的味道。

当然,白石先生关于荔浦芋的这首诗作,究竟是最先写成的好,还是后来写成的好,应该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白石先生本人也没有给出答案,他将此问题留给了能看到其日记手稿的人———他的手稿中,只可看出诗句写成的先后,并不能看出他的取舍———他并没有把最先写好的诗句圈删去。因此,也可以这样说,白石先生为荔浦芋先后写成了两首诗作。

荔浦芋让白石见识芋的美味

行文至此,我们回过头来,再说说白石先生诗中的“曾经荔浦谙斯味”一句。此诗句从文字上讲,可说简单明了、浅显易懂。但细究之后,发现仍有可说之处。

先从“谙”字谈起。该字在《说文》中解释为“悉也”,《玉篇》解释为“知也”,《字汇》解释为“晓也”。很显然,在白石先生的诗里,应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齐白石年幼时靠芋头填饱肚子的经历,让他对芋头有特别的情感,在他心里,芋头是世间最好的食物,不管产自何地,都是如此———此乃爱屋及乌。但人有口腹之欲,饱肚之外,也会思想佳肴美味。白石先生平生游历甚广,自然享用过不少地方的芋头,也自然有他的品评。他写出“曾经荔浦谙斯味”这样的句子,说自己经过荔浦,吃了荔浦芋之后,得以知晓芋头的真滋味!可见他对荔浦芋评价之高,亦可见荔浦芋头味道之佳、之妙、之美!

再讲“曾经”之事。据白石先生自叙,他曾三次到广西游历,第一次,是应友人之邀到桂林、阳朔游览,之后又因事取道梧州前往广州,最后到了钦州,时间在1905年7月至1906年8月间;第二次,是赴钦州友人的约请,从湖南转道梧州、广州到钦州,时间在1907年春至冬间;第三次,在1909年,则是应钦州的友人之约,从海口坐轮船经北海至钦州。白石先生的第一及第二次广西之行,都可能行经荔浦,第三次的行程则不会。因此,白石先生“曾经荔浦”的时间,是在1905年至1907年间。而白石先生题写荔浦芋的诗作,存于其1922年的日记手稿中,也就是说该首诗是1922年写成。这样说来,白石先生写出“曾经荔浦谙斯味”之诗句,是在他经过荔浦后的十几年后。十数年之后,白石先生画芋题诗时,还回想起经过荔浦并品尝荔浦芋之事,可见荔浦芋味道之佳美,令他难以忘记,让他回忆、回味!

荔浦芋头,让白石先生见识芋的真味、美味,白石先生则为其写下诗文,留下墨宝,亦可谓没有辜负它的美味。

新闻推荐

残疾人可免费申领旅游年卡 凭卡免费游全国500个景点

本报讯(记者黄颖盈通讯员杨贵仙)1月17日,记者从梧州市残疾人联合会获悉,即日起梧州市持证残疾人可免费申领一张残疾人旅游年卡,陪护家属可免费获得一张陪护卡。该卡的使用有效期至今年12月31日,市残联...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齐白石与荔浦芋)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