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央视2017年春晚分会场举办地的桂林象山公园,美景如画,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记者刘教清摄
不管是市民还是游客,在漓江边的城市步道上休闲,都有一种幸福感。记者刘教清摄
多年未能解决的滨江路烂尾楼,现已改造成为公益性的滨水广场,并且重建了唐代逍遥楼,成为桂林历史文化新地标。记者何平江摄
刮骨疗伤
守护江岸的那抹绿意
在漓江沿岸,采石一度是一项非常红火的产业,外地的“大老板”、本地的村民都参与其中,然而多年来无休止地开采却是以几乎无法修复的生态破坏为代价的。
2016年,在“保护环境、保护漓江”的思路下,市委、市政府把漓江流域采石场生态破坏和河流污染问题整改工作作为当时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号工程来抓,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漓江风景名胜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环保部督办函件提出的要全面排查、严肃追责、完善规划、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等四个方面的工作为重点,关停了一系列漓江流域的采石场。
一时间,桂林掀起了一场关停漓江沿岸露天采石场的“风暴”。据市国土资源局统计显示,自桂林市开展漓江流域采石场生态破坏问题整治工作以来,全市未办理一宗采石场采矿权新立、延续、转让等审批手续,所有采石场未新开作业面、未新开山头。在2015年之前,桂林市原有采石场197家,自2015年、2016年开展采石场专项整治和漓江风景名胜区采石采砂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全市共关闭采石场90家。
“从2015年开始,桂林对漓江两岸的露天采石场全部进行了关停。市委、市政府决心非常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多次召开会议,下定决心要把漓江周边的露天采石场全部关停。在关停之后,桂林还进行了生态修复。大家都知道,把已经开采的露天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涉及很多的问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尽管困难很大,桂林市还是对20多个采石场全部实施了生态修复。”今年3月5日在全国“两会”上,市长周家斌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去年以来,桂林市根据“一场一策”的要求,因地制宜地为每一个采石场制定了“复绿”方案。一年多的时间里,已有21家关停后的采石场进行了生态修复,总面积达136万平方米的裸露山体重新披上了“绿装”。
提档升级
黄金水道“熠熠生辉”
“各位朋友,前面那栋唐宋风格的建筑叫逍遥楼,在历史上曾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国庆黄金周期间,漓江市内游的游船上,导游向游客解说着沿途景点。漓江、解放桥、逍遥楼、伏波山、叠彩山等在多彩的灯光照耀下,鸬鹚、竹排、渔夫、烟雾,一幅如梦如幻的漓江夜景画卷让游客们如痴如醉……而在5年前,这些景象还都是空白。
“桂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生态、在于文化、在于旅游,更在于三者的融合发展。”整肃一新的漓江沿岸,让漓江焕发了新的风采。站在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这一更高的平台上,市委书记赵乐秦表示,要继续推进漓江沿岸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开发打造一系列新景观、新景致,让漓江展现更深厚的韵味以及更强大的生命力。
漓江旅游的提档升级大幕,从漓江城市段拉开。2015年6月28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对漓江保护开发管理进行专题调研,一行人乘坐游船顺江而下,认真考察漓江两岸的环境,并就漓江城市段整体规划、生态保护、旅游项目开发、高档游船运营等有关问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赵乐秦强调,必须尽快编制实施漓江城市段保护发展规划,科学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旅游业态,培育打造漓江旅游新品牌,兼顾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6年2月,漓江城市段沿岸景观亮化改造工程正式启动,6月1日实现亮灯。当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市长周家斌共同为漓江沿岸夜景灯光亮灯,夜漓江从此有了不夜景。2016年10月29日晚,漓江市内游新航线正式起航,漓江城市段旅游进入了“水陆并进,日夜兼程”的新时代。2016年12月,投资4500万元、总长度7公里的漓江沿岸慢行步道改造工程项目达到基本通行标准。如今,慢行步道已成为附近市民步行上下班的必经之路。
与此同时,在漓江沿岸进行的生态旅游改革,也正改变着沿岸百姓的生活。2015年1月,赵乐秦到漓江沿岸的大圩、草坪、兴坪等乡镇深入调研后,提出了沿大圩—草坪—兴坪建设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的战略构想。“这是一项统筹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漓江环境治理、沿岸扶贫开发、重大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及配套设施改造提升、古村古镇保护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对于科学保护漓江、丰富桂林旅游内涵、改善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沿岸农民收入、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赵乐秦说。
两年时光荏苒,随着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建设的不断深入,不断涌入的游客让漓江沿岸的百姓们在家门口就能鼓起腰包,生活环境也旧貌换新颜。“兴坪这两年的变化很大。前两年政府把兴坪古镇统一修复了,现在兴坪的路、码头、景点统统变了样,酒店、客栈像雨后春笋,游客越来越多,加上阳朔高铁站建在兴坪,我对兴坪以后的发展很有信心。”回乡投身旅游事业的刘书兴告诉记者,家乡的变化让许多像他一样的人回到家乡谋发展。
作为全国旅游业的“风向标”和“探路者”,桂林自2013年以来在漓江旅游品质升级的基础上,倾力打造的正阳东西巷、逍遥楼等新景观,赋予了漓江旅游更深厚的韵味及更强大的生命力。2013年8月1日,正阳东西巷保护修缮整治改造项目正式开工。2015年1月,滨江路一侧的逍遥楼项目开工重建。2016年4月26日,正阳东巷正式开街,与同时开楼的逍遥楼以及靖江王府连成一片,成为桂林历史文化旅游新地标。“以前只知道桂林山水美,现在桂林旅游项目多了,文化底蕴更深厚了,早上游玩漓江,晚上再逛逛逍遥楼和东西巷,真是不虚此行。”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来自武汉的游客赵晶晶对此次的桂林之行非常满意。游客的纷至沓来,是对桂林旅游品质不断升级、旅游产业不断完善的最好回应。据市旅发委统计,今年1—7月,全市接待游客4774.49万人次,同比增长61.23%;实现旅游总消费551.62亿元,同比增长66.41%。
记者秦紫霞李慧敏
新闻推荐
?来自各地的游客在阳朔的相公山上拍摄漓江山水的美景,蜿蜒的漓江在群山中流淌,游客们迎着霞光一睹仙境之美。?一队外国游客在阳朔的漓江之畔练习太极拳。阳朔已成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球村”,越来...
阳朔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