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彭 匈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公元前221年,嬴政扫平六国后,派国尉屠睢率50万大军南征百越。前214年兴安灵渠修通,粮草兵员从湘江直入漓江,秦军势如破竹,当年克服岭南。桂林从此进入中原版图。
此后,漓江“挹中原之文化,揽南海之利权”,所谓“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他们尽管身份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到来,创造了极为灿烂的精神文化,使得桂林在相当长一段历史中,成为广西的文化中心。
桂林在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叫始安。史籍记载,最早在桂林为官的文化人,是南朝的大文豪颜延之。
桂林市中心的独秀峰,原来并没有名字。颜延之有感于此山的卓尔不凡,兀然挺拔,一日灵感袭来,挥笔写下为它传神写照的不朽诗篇:“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把这名山的风姿神韵,写得栩栩如生。“嘉名之得,盖肇于此”。这也是有记载的最早描写桂林山水的诗篇。
独秀峰南麓有一山洞。洞内石窗、石床、石凳,皆自然天成。颜延之进入洞中,顿感“窗明几净”,加之清风徐来,精神大爽,便常在洞中读书。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桂州太守孙览在旁刻下“颜公读书岩”五字。
至唐,桂林改称桂州。它的名气早已传入长安,文人学士纷至沓来。杜甫、韩愈、白居易等大诗人虽并未到过桂林,但受其美丽传说的感染,杜甫写下“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白居易写下“桂林无瘴气,柏暑有清风”;韩愈更是写了传诵千古的《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那是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一件盛事。大夫严谟要出发到南方的桂州任桂管观察史。给严大夫送行的人中,一位是吏部侍郎韩愈,一位水部员外郎张籍,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白居易,时任中书舍人。宴席上,大诗人们相约每人写一首诗,以送别严大夫到南方去做官。其中韩愈这首五律最为有名也传播得最广:“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簪)。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这首五律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对前人对于南方的看法有着颠覆性的见解。古人提到五岭以南就十分郁闷并恐惧,他们普遍认为岭南乃十去九不还的蛮荒之域、烟瘴之地。谁知韩愈却把它写得十分美好,格外令人向往,远比羽化登仙还要令人羡慕。诗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它的开宗明义第一句“苍苍森八桂”,将“八桂”这一美妙的地域名称引入他的诗行,从而引起世人的广泛注目。而“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至今仍然是描写桂林山水最为传神的诗句。
与韩愈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于赴任柳州刺史途中,也曾在桂林小住。应桂林地方官员之约,写下了《桂州訾洲亭记》。其中有“环山回江,夸奇竟秀”“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句。訾洲在著名的象鼻山对面,是一处平阔的洲渚。历代的有识之士都曾在这里发出过人生慨叹。其中最有名的是:“象鼻对訾洲,江水两边流;富贵无三代,清官难到头。”
说到唐代对桂林山水贡献甚大者,当数与柳宗元同时代的大诗人李渤。他于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出任桂州刺史,兼桂管都防御观察使。当时,独秀峰、虞山等处,已成游览胜地。而隐山、南溪山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是李渤的慧眼与魄力,它们才得以一展其绮丽的姿容,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奇美景观。
隐山位于桂林市西端,其峰峦奇异,洞穴多而奇诡,幽曲难测。李渤发现之后,极为兴奋,修路搭桥,还为洞穴一一取名。后又在此设置道观,遂使隐山成为一处道家文化圣地。如此盛事,好友吴武陵写了《新开隐山记》,韦宗卿写了《隐山六洞记》,对李渤不遗余力开发桂林风景资源,造福后人的精神,予以了高度评价。
南溪山的发现及开发,李渤则亲自撰写《南溪诗并序》以记之:“桂水过漓江,右汇阳江,又里余,得南溪口……右连幽墅,园田鸡犬,疑非人间……以溪在郡南,因目为南溪。”南溪山的名字,都是李渤取的。事后他还写下一首长诗,前八句为“玄岩丽南溪,新泉发幽色。岩泉孕灵秀,云烟粉崖壁。斜峰信天插,奇洞固神劈。窈窕去未穷,还徊势难极”。今天我们游览南溪山,当年李渤描写的景致仍历历在目。
至于晚唐,与桂林有关的,还有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诗坛巨匠李商隐。
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李商隐的同乡郑亚出任桂管观察使,早已厌倦了官场压抑空气的李商隐毅然辞去朝中秘书省的职务,追随他的荥阳老乡来到桂林,做了郑亚的幕僚,类似今日的行政秘书。
桂林如画的风光,清新的空气,使得诗人心情大好,灵感勃发。不久,他就写下了对桂林山水的总体印象“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其意境不让韩愈。
李商隐在桂林的住所,就在独秀峰西侧,现已湮没不可考。有一天,雨后初晴,李商隐登楼赏景,诗兴迸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晚晴》。其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一句,因将大自然的诗意美与诗人心情的和谐关系写得丝丝入扣,理趣盎然,遂成为千古吟唱的隽言佳句。另外,其代表作《贾生》也是在桂林所写。
次年,李商隐被郑亚派往昭州任代理昭州郡守。昭州就是今天的平乐。当时的昭州,腐败横行,民怨沸腾,百姓忍无可忍,聚众举事,当地官员竟然弃职而走,政局一时大乱。李商隐虽为一介书生,也是一个常怀济国平天下抱负的有识之士!于是临危受命,疾风劲草,急赴昭州任上。
李商隐来到昭州,一面收拾乱局惩治贪腐,一面关注民瘼发展生产,没过多久,昭州在他的治理下,经济有了起色,社会恢复了秩序。他的诗歌创作也有了新收获,写下了《昭州》和《异俗二首》等诗。其《昭州》所写当年昭州环境及民风,给人印象深刻:“桂水春犹早,昭州日正西。虎当官道斗,猿上驿楼啼。绳烂金沙井,松干乳洞梯。乡音殊可骇,仍有醉如泥。”诗中提到的“金沙井”,近年也在平乐一建筑工地上发掘出来了。
俗话说:山川秀丽,人物风流。在阳朔这个如诗如画的地方,晚唐出过一个名载史册的人物——曹邺。曹邺字邺之,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进士,仕至洋州刺史。在晚唐诗坛,曹邺是一位重要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清人修编的《全唐诗》,乃唐代诗歌总集。其收入作者2200余人,共900卷,曹邺一人占二卷计108首。《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典籍中均有关于他的记载。曹邺之前,广西的文化人鲜有见诸史册者。曹邺为广西,为他的家乡阳朔争了光彩。
与李商隐同处一个时代的曹邺,其诗风与之截然不同。读过唐诗的人,很少有不知道曹邺这首《官仓鼠》的:“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把锋利的矛头直接投向了封建统治集团。
尤为可贵的,是诗人对家乡阳朔的深厚感情。唐大中四年,34岁的曹邺高中进士。兴奋之余,却是想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阳朔,立即提笔给老家故人写了一首《寄阳朔友人》:“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诗人认为,像我们桂林这片风光秀丽的土地,应该涌现出更多杰出人才。曹邺的成功,对广西文人的确鼓舞很大,临桂人赵观文步其后尘,高中状元,整个广西的文化氛围,也改观甚大。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到了宋代,桂林历史文化进入鼎盛时期。北宋初年桂林恭城出了一位大清官,他执法如山、爱民如子的事迹,比包拯早了整整60年。他就是瑶乡赤子、大宋开国时期的贤臣周渭。周渭一生以从政为主,间或也写些诗词。其中收入《全宋诗》的几首颇受后人称道。其七律《游兼山》云:“插空峭壁白云迷,独上高巅万象低。一路接天连楚界,两峰拔地镇南夷……”兼山在恭城县境内,又名银殿山,海拔1885米,是茶江的发源地。恭城瑶乡人民一直记念着这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古贤,并以出了这样一位流芳百世的名臣而深感荣耀。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恭城人民在城东建起一座祠堂,祭祀这位官居大宋监察御史的瑶乡赤子。今天,周渭祠已列为国家级廉政基地。
桂林龙隐洞的石壁上,有一方著名的石刻《龙图梅公五瘴说》。龙图梅公,则是两句诗“为有李梅双郡守,人间始觉重昭州”中说到的“梅”——宋代世称“梅公”的政治家、诗人梅挚。梅挚宋仁宗景祐初年(公元1034年)出任昭州知州。当时他是从“人间天堂”苏州杭州来到人称“瘴海疠地”的昭州。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就盛传的“瘴气致死”一说,笔锋一转,直指官府弊政。指出官场上存在“五瘴”,此“五瘴”比之自然瘴气,其毒大有过之。后人把这篇《龙图梅公五瘴说》刻在桂林龙隐洞石壁之上。郭沫若先生有诗曰:“榕树楼头回壁深,梅公瘴说警人心。”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这篇精短政论视为“官家药石”。梅挚在昭州主政近四年,对平乐的山光水色风土人情留下深刻印象。他以深厚的感情,写下了长律《昭潭十爱》,抒发他对平乐的士子、山水、道路、寺观、音乐、果酒等的挚爱与赞美。
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6年),大诗人张孝祥任静江(桂林)知府,写下了“云山米家画,水竹辋川庄”。范成大在静江经略安抚使任上,两年间,他不仅遍游桂林山水,写下55首诗作,而且开山道,建亭阁,种嘉木,通水系,乃使漓江、阳江与市内湖泊接通,“游人乘舟,一日可遍游桂林胜景”,成为今天“两江四湖”之蓝本。见多识广的他,始终坚持“桂山之奇,当为天下第一”。范成大在桂林留下的石刻颇多,伏波山还珠洞中有他的一首七律,其中有“地接三山真迹在,天连合浦宝珠还”句;游象山水月洞,他写下“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名句。桂林山水使他流连忘返,真是“神仙富贵俱何在?且作全家出岭人”。
北宋神宗熙宁七年,年仅23岁的米芾出任广西临桂县县尉之职。这年5月,他与县令潘景纯同游桂林伏波山还珠洞。米芾一时来了兴致,在与试剑石相对的石壁上题了一行字:潘景纯、米黻,熙宁七年五月晦同游。米芾的自画像,至今犹在还珠洞石壁上。自画像高1.2米,宽0.5米。据说米芾喜着唐服,其自画像上长袍大袖、顶冠足履,不知是否唐时打扮。其右脚迈开,作举步行走之势,身段优美,潇洒不羁。此像,据说是米芾自己对着镜子画的。此亦足见人称“米癫”的卓尔不凡的性格。米芾自画像的上方,刻有宋高宗赵构御书赞语:“襄阳米芾,得名能书。六朝翰墨,渔猎无余。骨与气劲,妙逐神俱。风姿奕然,纵览起予。”伏波山还珠洞中的米芾自画像,成了桂林石刻中的精品,一直为桂林山水增添着无穷的人文光彩。
时任广西提典刑狱的王正功,在为赴京城赶考的桂林考生饯行的宴会上,即席赋诗,写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的佳句。后世一直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这一名句,盖出于此。
明代的靖江王城与靖江王陵,至今保存完好。大旅行家徐霞客阅尽天下名山大川,为桂林立下了“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精彩写真。
明末清初,中国画坛上出现了四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大师,他们就是声蜚后世的四大高僧——朱耷、石涛、弘仁和髡残。其中尤以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涛名气最大。石涛是桂林靖江王赞仪的十世孙,朱亨嘉的长子,原名朱若极。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桂林城破,转瞬之间,地位显赫的王族子孙顿成一文莫名的贫民。16岁那年,这饱尝国破家亡之苦的贫苦少年,离开桂林,赴全州湘山,再一次改变身份,成为以青灯黄卷为伴的苦行头陀。
石涛从14岁开始绘画,遍游天下名山大川,留下无数精品画作和见地独特的绘画理论。他从小生活在奇山丽水的桂林,桂北的风光形胜给了他无穷的艺术想象力。他的两枚印章,其一为“湘源”,其一为“靖江后人”,可视为画家身世及故乡观念之表白。这位从广西桂林走出去的一代大师,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画坛。
有清一代,桂林的历史文化已经两千年之积淀,辉煌灿烂,极一时之盛。桂林四周的崖壁洞穴,摩崖石刻达两千余处,堪称世界文化奇观。漓江流经之地,多为喀斯特地貌,故而水之清澈,游鱼可数。清人袁枚的“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就写出了她的迷人神韵。
在桂林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有一副对联:高祖当朝一品,玄孙及第三元。及第三元说的是陈继昌。前一句“高祖当朝一品”说的是谁呢?当然是陈继昌的高祖父陈宏谋了。陈宏谋最高的官衔是东阁大学士,加封太子太傅,位极人臣。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临桂一县就出了5名状元、2名榜眼、291名进士,是名扬四海的“状元之乡”。
有感于历代文人的功绩,《临桂县志》这样说道:“桂林山水名天下,发明而称道之,则唐宋诸人之力也。”
“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陈毅元帅说出了天下游客的心愿。千百年来,多少中外游客沐浴于青山绿水之间,发出“漓江天下秀,桂山天下奇”的感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毫无保留地说:“我和夫人访问过80多个国家、100多座城市,没有一个城市比得上桂林美丽。”而对于漓江山水的神韵,现代诗人贺敬之用陕北的信天游写下的《桂林山水歌》最为动人,诗的开头两句就韵味十足:“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的深啊梦一样的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漓江最精华的景区兴坪,三国甘露元年就已是县治所在。叶帅写下“果然佳胜在兴坪”佳句的那个景点,成为1999年版2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了。兴坪的一个小小渔村,竟接待过两位大总统——民国总统孙中山和美国总统克林顿,留下许多激动人心的佳话。
桂林属于广西,更属于世界。认识她,了解她,宣传她,爱护她,她的丰赡人文,必将绵延千秋万代。
新闻推荐
周末自驾去阳朔 游客心里有点堵 当地试水交通管制,管制景区只能乘坐旅游专线车 游客称票价贵且不方便,纷纷更改行程
8月26日,部分游客提着行李乘坐旅游专线车游玩。今报记者邓振福文/图8月26~27日是周末,阳朔县采取措施,对十里画廊和遇龙河景区及县城主要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管制景区内只允许阳朔县山水交投公司旅游专...
阳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