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凌剑伊
通讯员关妮纳文/图
这个时节,桑葚开始成熟了,随手摘下一颗,丢进嘴里,紫色的汁液迅速在口腔里化开,那种酸酸甜甜的感觉是不是很美好?你可知道,桑葚这毫不起眼的小浆果,全身可都是“宝”,民间就有“三月桑椹赛人参”的说法。除了桑葚果汁、桑葚酒、桑葚酸奶之外,还有桑椹干、桑葚粉……小小桑树如何长出千亿元产业?水果要实现“长生不老”有何“保养秘方”?
将水果“吃干榨尽”,最大化实现其生产价值,就是广西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孙健和他的科研团队十几年研究的方向。他们将农产品采后减损与加工利用研究作为努力方向,尤其是在广西特色农产品采后褐变衰老生物学机理与生物保鲜物流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棵桑树的供给侧改革致富之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是不少田园诗人笔下最美好的精神寄托,让桑树长出千亿元产业这一想法,源于一次机缘巧合的“拜访”。2014年,广西田园生化有限公司杨正帆董事长助理带着全国各地的桑果干、桑果汁拜访孙健。
“广西是水果农业大省,桑果虽然是生态旅游一道必不可少的‘佐餐\’项目之一,但是由于采摘不及时,很多桑果却烂在地里,没办法实现其最大价值效益,假如把桑果酒打造成为中国果酒中的‘国酒\’,那岂不是让桑树发挥出最大经济效益?”杨正帆的一番话,让孙健“心动”了。
孙健告诉记者,东桑西移之后,广西成了最大的桑蚕种植基地,但是桑果、桑叶、桑枝、桑根等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如何利用桑树做大做强广西的桑蚕产业?“如果把桑树从果到叶再到枝都能进行深加工,就可以延伸桑蚕产业的产业链”。孙健的提议跟广西田园生化有限公司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用了半年时间,孙健和他的团队就为广西田园生化有限公司量身定做了一个全新的企业——广西颐生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孙健不仅把成套的技术包括果酒酿造技术、果汁饮料制备技术、桑果干制技术、发酵饮品制备技术等转让给了广西田园生化有限公司,还从厂房选址规划、设备选型、生产流水线设计、生产资质申请、技术人员培训等对他们进行了手把手的指导,完成技术成果的“交钥匙”工程。去年,广西颐生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产值就达到1000万元。
一颗小小桑果成功实现“三产融合”
桑果酒、桑果汁、桑果酸奶、桑果膏、桑果粉、桑精片、桑叶茶、桑鸡蛋、桑饲料……近日,记者在位于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的广西颐生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看到了一棵桑树的致富之旅,小小桑树如何能结出千亿元的产值。
记者在广西颐生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桑果生产基地看到,桑葚的采摘期已近尾声,由于不是周末,前来采摘观光旅游的市民比较少,由于无人采摘,已经熟透的桑葚禁不住微风吹拂,纷纷掉落于树下,同时也引来了喜食甜食的蚊虫趋之若鹜,看起来十分可惜。
如何将这些桑椹“吃干榨尽”完全消化掉?“一部分桑葚由各大商超订购,但量不多;有一部分是观光游人的自由采摘,其量也不是很多;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加工减损,而且这个量相当大,有了深加工之后,我们将余下的桑葚采摘回加工厂,对其进行烘干或发酵,做成桑果干或桑果酒”。数据显示,全区桑蚕产业迅猛发展,从2005年至今该产业稳居全国第一,桑园种植面积连续4年全国第一。由2000年的30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200多万亩,桑葚产量达2万多吨,还保持着逐年增长30%的速度发展趋势。
孙健口中所提到的“吃干榨尽”的做法,正是其科研团队的“桑葚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该项技术成果先后获得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十大科技创新与推广成果”奖、广西科技进步奖、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等多项奖励。团队先后开发出先进和成熟的桑葚功能饮料、桑葚酸乳等产品的加工新技术,并引导广西石埠乳业建立生产示范基地,注册了“健康农苑”商标,开发了系列桑果汁、桑果酒、桑果粉、桑果干、桑果膏、桑含片和桑饲料等产品,并催生广西颐生园公司,成功转化该公司生产销售。
“国家提出要一产为基础,二产为支撑,三产为带动,从一颗小小的桑葚中就能够实现一二三产的高度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农业发展更有后劲”。孙健说,他的团队建设了农产品加工实验室,建立了果蔬发酵加工中试生产线、薯芋加工中试生产线,建设了广西果蔬贮藏加工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系统地开展针对果汁、果酒、果醋、果脯、脆片、果粉、果奶加工等的品种加工特性研究,确定加工各适宜种,构建品种加工特性数据库;开展加工产品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利用霉变褐变抑制、生物复合酶酶解等技术,筛选适于亚热带水果加工业生产要求的技术条件与工艺,进一步将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应用于亚热带水果产品加工。
一种让水果“长生不老”的保养秘方
香蕉、荔枝、龙眼、芒果、葡萄、桑葚……这些亚热带水果对于广西人来说并不陌生,“虽然广西水果种植面积、产量都很大,位列全国水果大省前列,但即便连年丰收,但卖果难问题常有发生”。孙健分析指出,广西水果品质参差不齐,品牌缺失,很多果品难得好价钱。此外,水果品种结构还需要优化,上市集中。加上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和贮藏条件落后,加工率低,附加值不高。
广西水果加工现状又是如何?“广西水果生产量大,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低,呈现出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局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区水果总产量1369.99万吨,采后处理量约310万吨,仅占22%左右。经过挑选、分级、预冷、打蜡等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约38万吨,仅占2.7%左右。而发达国家采后商品化处理率几乎达到100%。“当前发达国家水果加工率为总产量的70%~80%,我国水果加工率约8%,而广西加工水果量约70万吨,不到5%。”
据悉,随着近年电商、微商经济规模扩大,冷链运输较快发展,2015年冷链水果运输量近20万吨,占全区水果量约1.5%。
“水果产业是广西重要农业支柱产业,建立与目前种植面积和产量相配套的加工业为当务之急。既可减少水果腐烂损耗率,又可增加产品附加值”。为此,孙健的科研团队研发了“亚热带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研发了安全高效的水果生物保鲜剂,减损采摘技术和采运设备,制定了香蕉、龙眼、荔枝、芒果、火龙果、桑果、百香果等10项采后商品化处理地方标准,不仅结束了广西大宗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无标准可循的局面,而且还在近三年新增产值1.53亿元。
■新闻延伸
广西人有“口福”
人均水果产量高于全国
近年来,广西水果产量逐年上升,2015年达1369.99万吨,比2014增长11.1%,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7%,位居第五。水果种植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农民人均水果收入近500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总额的10%左右。
数据显示,广西人均水果产量高于全国,2014年广西人均水果产量达260公斤,是全国人均量的1.36倍。人均水果产量远高于全国人均水平,并逐年稳定增长。广西桂林市、南宁市、钦州市是主要水果大产区,三个市的水果产量就占到全区水果产量的60%。多个水果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其中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芒果全国第二,柿全国第一。
广西水果资源品种300种,占全国品种资源70%。作为商品性栽培的果树种类有近20个,年产量超过20万吨的有10个。并形成“中国月柿之乡”恭城,“金橘之乡”阳朔,“芒果之乡”田东等特色水果区域。
新闻推荐
王荐,男,汉族,1961年11月生,黑龙江肇东人,198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来宾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二级高级检察官,市委政法委委员。(2016年9月换届选举再...
阳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