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阳朔新闻 > 正文

傩,让我们有敬畏,有底线,有规则桂林百姓傩

来源:桂林日报 2015-02-09 08:15   https://www.yybnet.net/

▲傩戏笛子

▲令公(李靖)三层傩面(白面、红面、金面)

?陶子兑发与三十六神傩面具

?收藏家马贵希有大量傩藏品

中国傩戏研究会会员钟士聪,致力于桂林傩音乐和傩戏剧本的搜集整理工作

?陶子兑发保留的傩戏剧本

?大河乡上窑村傩舞队在“桂林百姓文化大讲坛”中表演傩舞

□本报记者张弘通讯员陈宪忠文/摄

在举行傩的仪式时,我们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人神共处、人鬼共处、人兽共处、豺虎密布、民生艰难的鸿蒙初开的世界。

“天有道风调雨顺,

地有道五谷丰登,

国有道出的是忠臣良将,

家有道出的是子孙贤良。”

1月25日,记者一行人来到叠彩区大河乡星华村民委员会上窑村,80岁的傩祭祖堂师陶子兑发给我们唱起了傩戏。

陶子兑发是该村最后一位傩祭祖堂师,13岁师从李荣甫,成为他最为得意的弟子,全面掌握了唱、演、奏以及傩面、傩乐器制作等全套技能。陶家是唐代初年从江西景德镇举家来到桂林兴办陶瓷产业的家族。桂林盛产的静江腰鼓成为唐宋时期的精品,而腰鼓陶制身腔大多出自陶家。到桂林任广西经略安抚使的范成大在他的著作《桂海虞衡志》中称赞静江腰鼓“专作窑烧之,油画红纹以为饰”。

上窑村旧时属于窑里村,此地处于桂林城北大门不远的古商道漓江边,交通便利,产业兴旺,除制陶业以外还有皮革、织布、印染、制刷等行业,村民生活富庶,人丁兴旺,有强烈的文化追求和信仰意识,傩文化在这里扎根、传播、繁荣成为必然。现在,上窑村仍然较好地保存着傩戏手抄本、乐谱、乐器和遗址。

陶子兑发老人虽然已经耄耋之年,但身体依然硬朗,记忆力超强,傩文化知识烂熟于胸。而且不计名利,乐于奉献,只求将傩文化传予后世。陶家后人及上窑村乡亲倾力支持老人的意愿,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傩文化。陶家世代及上窑村人的执着追求成为桂林傩文化的标志。

流传于上窑村的傩与众不同。他们主要在中秋节前后举行。上窑村的还愿是还中秋的愿。进入农闲阶段,村里以傩舞的形式,逐村逐户地走,他们把武则天叫做唐朝国母帝娘,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傩队走路不走回头路,事先规划好路线。抬着唐朝国母帝娘的圣像。傩舞也叫跳神,这里跳神的特点是跳的不唱,唱的还要负责乐器,吹一下笛子,放下笛子再唱。到了人家门口,唱四句就打个卦。得到和卦是最好的。在酬神的时候一般是冬至或者是秋收的时候,各村傩队的乐队不一样,只要哪一个村酬神,周围老百姓都赶来看热闹。跳神以后就回到愿厅聚会,大家在一起聚餐。

我们那天在大河乡,看到愿厅里面好多的碗。从那些碗就可以看到当年就餐的大场面。通过这样的活动,邻里乡亲、村与村之间和和睦睦,团结友好。

“有日本、韩国学者到我这里看傩面具,想买一些,我没答应。我不想让自己国家的古董流失海外。”1月27日上午,记者在位于四会路的收藏家马贵希家中,看到了他的大量傩藏品。

马贵希与傩结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年单位组织去兴安县搞活动,他们几个打前站。没事的时候,马贵希到村子里,和老人聊天,问有没有古老的东西可以看。一位老人很神秘地拿出一尊傩面具,说是以前做法事——— 求雨、消灾时戴的。傩神名“开山”,在傩戏时第一个出场,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老人家把傩面给我,那种不舍的心情,让我觉得太有责任保护好了!”马贵希小心翼翼地请“开山”回来。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马贵希独自骑着单车去郊区朝阳乡转悠。那天太阳很大,他看到有一蔸大树,就去躲阴。在树下碰见一位过去做傩师的老人。见他很有诚意,老人就在自家厨房边的谷壳堆里,翻出了一尊保存完好的“盘古”神像,次日又从牛栏里拣出一副“盘古”楹联:“造天造地真主宰,生神生物大根宗”。神像的威严和做工之精致,让马贵希爱不释手。

“好多东西是老人家用命保存下来的。”上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经历了“四清”“文革”,民间传统信仰荡然无存,宗教用品更是灰飞烟灭。2012年6月,在灵川县潮田乡,马贵希与时年93岁的师公毛景武成了忘年交。他将老人的几大沓傩文本复印下来,希望毛景武留着原件,将来把傩文化传给后代。可没多久,马贵希再次拜访时,毛景武已离世。老人的女儿对他说:“我爸死不瞑目啊,临走时,一直念着你,有话要跟你讲……”

“他一定有什么事情要交代。”马贵希遗憾道。

“桂林百姓过去信仰众神。”“傩,让我们有敬畏,有底线,有规则。”对傩文化,马贵希从喜欢到崇敬,进而热爱和痴迷。30多年来,他走遍了桂林的大街小巷,以及桂林周边的12个县,收藏了500多件有关桂林傩物品。他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把这些藏品展示给大众。

中国傩戏研究会会员钟士聪先生,致力于桂林傩音乐和傩戏剧本的搜集整理工作。1990年首次发现桂林傩戏,1992年搜集到一套全国惟一完整的36神桂林傩面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说,桂林百姓傩的原生地是以桂林为中心的漓江流域。从上游的兴安县至阳朔县,漓江两岸的远古先民孕育产生了百姓傩。汉唐以后直至宋代,随着桂林逐步成为岭南重镇、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桂林市区的漓江段及其支流桃花江、相思江流域因为离城市不远,直接受到城市傩文化的影响,这里乡间百姓傩祭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桂林市区傩文化的发展变化,是百姓傩的核心区域。

钟士聪专门探讨了桂林百姓傩的历史———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桂林留下的诗句,第一次记录了当时桂林百姓傩祭的情景,这首诗叫《桂林即事》: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其实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桂林时,看到桂林民间老百姓在洪水期间举行百姓傩祭,祈祷神灵保佑使洪水早日消退,有感而发写下的。

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政和中大傩,下桂林进面具。比进到,称一副,初讶其少,乃是以八百枚为一副,老少妍陋,无一相似者,乃大惊。至今桂府作此者,皆致富,天下及外夷者,皆不能及。”北宋徽宗皇帝在位时,朝廷要在京城汴梁(开封)举行盛大的傩祭,下旨派人到桂林,要桂林向朝廷进贡面具。面具进贡到京城后,桂林来的人说带了一副。朝廷的官员听了后责怪其带得太少了,后来打开一看,乃是800枚为一副,而且这800枚面具制作十分精美,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少的,漂亮的还是丑陋的,800个面具没有一个相同。官员大吃一惊。再向来人打听才知道,桂林做面具的人都富了,全国各地乃至外国,做的面具都没有桂林人做的精美。

周去非,浙江温州人,和范成大同时在桂林做官,任通判,是范成大的下属。喜欢游览,并喜欢“随事笔记”。离任回乡后,很多乡亲和朋友向他打听桂林的风土人情诸事,他有时竟不知从何讲起。后来看到范成大写的《桂海虞衡志》,忙把原来的笔记找出来整理刊印成书,作为回应亲朋好友询问的“代答”,故把书取名“岭外代答”。周去非在他的书中专门列出了“桂林傩”条目:

“桂林傩队,自承平时名闻京师,曰静江诸军傩。而所在坊巷村落,又自有百姓傩。严身之具甚饰,进退言语,咸有可观,视中州装,队仗似优也。推其所以然,盖桂人善制戏面,佳者一值万钱,他州贵之如此,宜其闻也。”

桂林百姓傩的原始宗教核心是神灵信仰,而外在表现形式是还愿,自古以来,他们相信神灵的公平正义,虔诚地敬奉神灵,以此来驱动人们向善,不做恶事,做一个善良的人。

钟士聪说:桂林百姓傩所敬的神,最有特色的是名目繁多的世俗神。“头上三尺有神灵”这句话在桂林有特殊的理解:人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有神灵管着。因此在桂林百姓傩所敬的神中,有搬柴童子、运水郎君、管厨大司仙官、用钱办钱库官、牛王菩萨、鸡头鸭头火头郎君、洗碗汤碟迎厨一概子弟、船头船尾仙娘、红棋黑棋仙娘、打鼓鸣锣仙娘、送女迎花父母、十月怀胎父母、猪瘟牛灾三郎、天灾地灾三郎、起扇公主、屋檐童子、滴水郎君、惊鸡弄犬山魈、烧油放火山魈、茶酒二师、挂帐神童、洒扫仙童、剽豬大士、好吹好打郎君、请客排客仙童、敬茶敬酒司郎、唱歌三郎、斗鸡四郎、赌钱五郎、相打六郎,等等。这些神灵凭名字就知道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俗事,可是桂林先民却要立一个神来供奉,在傩祭时,请回来参加还愿盛会。

桂林乡间现在还时有口语:“你们两人再讲悄悄话,有耳报神听见的。”“四月八是牛王生日,还去劳什么神(旧俗四月八日这天要让牛休息,不要去麻烦牛神)。”

许许多多的世俗神形成了一个老百姓自我约束的机制,通过傩祭的传播来影响大家共同遵守,这是多么智慧的做法。在这种环境下自由生活,简直就像一个君子之邦。

广西桂学研究会桂林联络处的专家认为,傩和傩戏在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神话学、文化交流史和戏剧发生学等相当广泛的学科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傩面是原始图腾崇拜形式的发展。傩面是中国戏曲脸谱艺术的源头,三层傩面则是中国戏曲变脸艺术的源头。傩乐是一种有别于现代简谱的乐谱形式,傩的演奏乐器——— 竹笛和陶制蜂鼓都是具有唯一性的乐器,而桂林就是这两种乐器的最重要的产地,因此,桂林傩文化对于音乐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

其次,傩文化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桂林傩文化是中原傩文化与地方图腾文化融合的结晶,对于研究中国统一的历史、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陆地连接段——— 湘桂古道的演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傩本身就是一种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相比较,具有更多的草根性和朴质性。傩文化中充满着向善、廉洁、忠孝、礼仪、勤俭的故事和箴言,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正能量。桂林百姓傩将李靖、鲁班、岳飞等杰出人物当作神来崇拜,传承了中国的优秀文化和道德理念。特别是将在桂林任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的李靖(571~649年)即“令公”,当作与“武婆”(武则天)齐名的主角,分三层傩面颂扬其功绩。一是红面——— 武相——— 本相,表现了李靖是一生南征北战的武将;二是白面——— 文相——— 善相,表现了李靖是对广西百姓很和气,做了不少善事的官员;三是金面——— 兽相——— 凶相,表现了李靖化作了三头六臂的神,是斩妖除魔,惩治贪官污吏的廉臣。在民间,傩文化可以引领民间信仰趋于健康发展,可以与宗教信仰平分秋色,可以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傩文化是由许多原始元素组成的,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类似的轨迹,从中人们可以找到世界各民族相通因素和渠道,容易引起世界的共鸣,形成具有共识意义的语言系统。1992年3月,广西国际傩戏研讨会在南宁召开。大会特别把闭幕式安排在桂林举行,各国与会者在桂林师专音乐厅观看了大河乡上窑村傩舞队表演的桂林百姓傩的傩戏,大家都为之惊叹。

新闻推荐

深扎“草根”扼咽喉 寒蝉破茧放梦飞——— 记一位盲人歌手的追梦之路

▲曾专生虽然看不见,但使用手机很自如。记者汤世亮摄▲尽管眼睛看不见,但一般的活都难不到他。图为曾专生在擦桌子。记者汤世亮摄...

阳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傩,让我们有敬畏,有底线,有规则桂林百姓傩)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