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阳朔新闻 > 正文

清朝一品官员阮元在桂林的文艺创作活动

来源:桂林日报 2014-02-10 14:23   https://www.yybnet.net/

?阮元像(资料图片)

?阮元在书斋  (资料图片)

?《三元及第》坊  (资料图片)

▲阮元书法作品(资料图片)

▲阮元《隐山铭》摩崖石刻拓片。摩崖高二尺一寸,宽一尺三寸,真书,径一寸。邓祝仁翻拍

□邓祝仁

清代桂林迎纳了一位朝廷顶级官员

阮元(公元1764-1849年),江苏扬州府仪征人,为官五十余载,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重臣,官阶一品的顶级要员,清王朝称誉他“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阮元不仅位高权重,官当得好,而且是一位学术成果丰硕,声震海内外的博学鸿儒、诗人和书法家,公认的乾嘉学派殿军和扬州学派中坚,是中国近现代学术界和海外华文学术界一百多年来都关注的重点人物,王国维、梁启超、钱穆和侯外庐等著名学者对他均有夸赞。在阮元身上结晶了比较成熟、比较完善的中国封建高官的政治理想、思维方式、处世哲学和文化追求。

清代桂林非常有幸,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迎纳了他,而阮元并没有因为桂林地处荒僻的南蛮之域而轻忽之、疏远之,相反,联系愈加紧密,情感愈加深厚。桂林山水养人,永久留存了他。

阮元担任两广总督的起止时间为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至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即他53-62岁这段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人生成熟的鼎盛时期。在任期间,他多次自粤入桂巡视广西军政事务,具有礼贤下士的作风。工作之余,他拜访、结交本土名士,给予扶持。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他探访了桂林本土著名山水画世家罗存理、罗辰父子府第,观摩他们的诗书画作,非常赏识罗辰,邀其为幕友,一同赴粤。闲暇时,阮元与罗辰“及二三宾佐,弹棋读画,说鬼谈谐,备极诙谐”。罗辰的《桂林山水》诗画稿经阮元审定并作序后,于道光辛卯(十一年,公元1831年)在广州镌刻付梓,名噪一时。

阮元爱好放浪山水,踏勘历史古迹,写诗泼墨,陶冶性情。他对桂林府的府城景观、漓江风光和所辖阳朔县的风景情有独钟,喜爱有加。他在诗文中说,他督桂的头六年中,六入广西,六经阳朔,六游漓江,五观画山,发出“恨不身为阳朔令”喟叹,宁愿舍弃高官,到阳朔做七品县令。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桂林创作了他人生中至为宝贵的桂林山水诗文书法石刻作品——— 《隐山铭》《三元及第》《清漓石壁图》《观漓江奇峰图卷》等,是他为官、为学和人生追求的一种反映。这些作品,正史和他自编的集子里不完全收入,而完整地留存在桂林的摩崖石刻中。遗憾的是,到写作本文的时候,我在中国知网和其他网站上没有搜寻到一篇专门而集中研究评介阮元这些作品的论文。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和评述阮元在桂林的几次重要创作活动。

诞辰之日,避客隐山,日暮方归,创作《隐山铭》

《隐山铭》是一首四言古体诗,是阮元在桂林创作的最重要的诗歌石刻作品,用力最多,与官场局势紧紧相连,堪称其总督两广时的代表作。中国语言学泰斗王力先生说,唐宋以后,文人极少写四言古体这种形式的诗歌。阮元在诗歌创作上为什么采取了不随流俗的另类做法呢?这只能从他的作品中找答案,请读阮元的《隐山铭》全诗:

元生辰在正月廿日,近年所驻之地,每于是日避客,独往山寺。嘉庆廿四年,元岁五十有六,是日,避客于此山。贯行六洞,竟日始返。窃以为,此一日之隐也。爰作斯铭。

扬州阮元

士高能隐,山静乃寿。浚之主名,辟此奇秀。一山尽空,六洞互透。不凿自通,虽探莫究。穴无两来,岩如天覆。虚腹开潭,垂乳滴溜。寒澈镜奁,响传壶漏。引月入峡,吸云穿窦。磴曲风抟,泉清石漱。仰壁藤垂,摩崖苔绣。莲忆古香,桂疑秋瘦。招隐岩前,朝阳洞右。凉堂北开,高亭东构。独出春城,静观清昼。晓岚入怀,夕阳满袖。一日小隐,千年古岫。何人能复,西湖之旧?

诗歌写于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正月,是阮元任两广总督的第三个年头,他自广东抵桂林督察广西军务。诗前小序于不经意间透露出他自我警醒的“一日之隐”已经实行多年,饱含着他为官为人的诸多挣扎浮沉。

阮元为官数十年,总体来看,名声较好,官运亨通。其实,他不总是一帆风顺,也摔过跟斗,受过波折,在待人接物、迎客送礼上有过教训。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阮元44岁,时在河南巡抚任上。不知何故,他给时任侍郎广兴送了一千两白银,后来广兴因为别的事情被处罚,连带抖出了他送银子的旧事,因此被重罚,降四级调用,后改为降三级留用。他也犯过包庇下属营私舞弊的错误,吃过苦头。阮元为官,本不拉帮结派,但为性情中人,讲哥们义气,重同门情谊,有时显得轻重倒置。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阮元46岁,时任浙江巡抚。有人揭发浙江学政刘凤诰代理乡试监考官时舞弊,嘉庆帝责令阮元彻查处理。阮元想,刘凤诰是自己同榜进士,感情一向诚笃,且同在一地为官,若据实上报,刘将丢官,自己脸面也无光彩。于是,阮元隐瞒了案情,企图为刘蒙混过关。谁知嘉庆帝自有主张,令人再查,终于弄清真相。阮元因“止知友谊,罔顾君恩,轻重倒置,不可不严行惩处,即著照部议革职”,再次遭到朝廷重罚。可阮元似乎有运气相助,那年恰逢嘉庆五十诞辰,大赦天下。兼之阮元平日口碑较好,被赏赐做了翰林编修,在文颖馆行走。

而总督两广时的阮元,已经成熟练达,褪去了十年前的意气轻率,曾经的教训无时不牢记心中。嘉庆二十四年时的阮元,十分痛恨当时益盛的官场腐败之风,极其厌恶吹牛拍马,请客送礼,买官卖官。这年的农历正月廿日,是他56岁生日。那天,他抛弃家人随从,悄悄远离官府、私宅,只身一人迈步城西郊外,独处隐山,躲避客人求拜,日暮方归。在隐山,他两袖清风,登山远眺;他穿越六洞,探究往事;他背诵前贤诗作,涵咏经典。经过缜密的思索,创作了他在广西最重要、最著名的一首桂林山水诗《隐山铭》,并书写出来,请人勒石于隐山北牖洞口。摩崖高二尺一寸,宽一尺三寸,真书,径一寸。字迹今日还清晰可辨。

隐山在不知情的人看来,其貌不扬,是一尊不挺拔、不雄伟、不高大的孤峰,然而却是桂林开发最悠久、最著名的几座石山之一,自唐代开发以来快1200年了。史料记载,在宋代,桂林西湖广阔达700亩。整座隐山被碧波荡漾湖水环抱,湖中广植莲藕,盛夏时节,莲蓬高擎,荷花盛开,隐山隐没其中,故名隐山,又名招隐山。整座山通透中空,藏有六洞,分别命名曰:朝阳、白雀、嘉莲、夕阳、南华、北牖。可奇者,隐山六洞洞洞相连互通,并和地下水衔接,有人评述“乃八桂岩洞最奇绝处”,著名诗人范成大、方信孺都有诗歌赞颂。

但是,元、明以后,桂林西湖盛况逐渐减弱以至湮灭,成为荒芜杂草丛生之地和小块小块的田园。《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里记载了他站在隐山上所见景象的遗憾心情:“闻昔唐宋,西江东萦榕树门,隐山汇巨浸中,是名西湖。其时诸记胜者,俱云‘乘舟载酒入\’。今则西江南下,繁厥桑田,甚损浩荡观。”就是说,徐霞客(公元1587-1641年)认为,杂乱的荒陌影响了昔日西湖景观的谐调,至为可惜。这种糟糕的局面一直延续到阮元都督两广的时候也没有改变。

阮元作为饱读诗书的大儒,上面所述诸人之作定然烂熟于心。因此,他的《隐山铭》自然别开生面,饱含激情。这首一韵到底的四言诗,以小序开篇,简叙“一日之隐”来历,诗歌主体部分详写对隐山六洞的考察、赞美,结尾发人生感叹:“一日小隐,千年古岫。何人能复,西湖之旧”!言辞与明末徐霞客考察隐山时如出一辙。

诗言志。《隐山铭》既写了隐山的气质、特点、风貌、方位、来历,言辞中饱含着诗人成熟鼎盛之年乐山乐水,适时游冶的生活追求和休闲吟诗之风尚,其心灵深处,明显潜藏着、向往着独处、慎独,乃至归隐、避世、出世的思想意念,能勾起人的诸多遐想;也反映出阮元对当时官场逢迎吹拍恶习的痛恨;还反映了他钟情山水,沉迷典籍,不受拘束,追求自由,喜欢用典的诗歌创作风格和重碑刻书法传之久远的艺术趣味,洞照出他总督两广期间的为官之道、为学之风和人格品行。1988年,桂林西湖盛景逐渐恢复,水面规模虽区区5公顷,难以如昨,然隐山、西山终归连接成片,当为一个新的不可不去的景点,应该可以告慰于阮元都督了。且容在下吟诵五律一首,名曰《读阮元〈隐山铭〉》,聊表仰慕前贤之心:

昔日隐居此,只缘缛礼多。

荒芜伤眼目,烦恼涌心窝。

总督今安在,西湖已满荷。

山光连水色,再勒意如何?

褒奖弟子陈继昌,创制《三元及第》坊

《三元及第》坊是阮元在桂林创作的又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是他为官为学人生中创造的极为特殊、具有复合元素、不可挪移、不可复制,为全中国唯一的一件艺术品。作品《三元及第》坊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来解读:首先,《三元及第》是一件榜书,即古人所谓“擘窼”之罕见的书法作品;其次,它书于巨型石方,是一件巨方石镌刻作品,安放于城门楼阙之上,石材取自于桂林石山,具有唯一性,弥足珍贵;再次,内容上以临桂(今桂林)“三元及第”获得者陈继昌为本事,具有不可重复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三元及第》坊由书法、石坊、陈继昌等元素共同构成,缺一不可,其创造者是两广总督阮元。

具体而言,《三元及第》坊由六块桂林特有的碳酸钙青石精心打磨后组成,高高横卧于桂林明代靖江王城正阳门、即清代广西贡院端礼门内侧阙楼上,石坊坐南朝北,字朝王城内。中央四块青石板上自右至左横向榜书“三元及第”四个大字,字体端庄刚健,苍劲挺拔,笔法俊逸,“郁盘飞动”,有颜体之丰盈,柳体之俊朗。左右各一块青石板上分别真书款识:

(右石坊)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广东广西地方军务阮元为

(左石坊)嘉庆十八年癸酉科解元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会元殿试状元陈继昌书

石坊飞脊两端工笔精雕“鲤鱼跳龙门”图案。整个石坊高约1.8米、宽7.2米、厚1米。显然,石坊是阮元为了奖掖后学,表彰连中三元的本土名士陈继昌,也为了弘扬自己的教育主张和业绩而专门书刻制作的。阮元在桂林亲自策划、创作的这件非常重要、非常罕见的书法石刻作品,因仅见于荒僻之域粤西桂林而不为朝廷大员和江浙等发达富庶之地精英所常见、所常议,在此很有必要再说几句。

陈继昌(公元1791-1856年),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解元,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会元、状元,史称“三元及第”。获“三元及第”殊荣者,自隋唐开科以来,一千三百余载,全中国只有区区十三人。陈继昌是最后一位,当属“稀世国宝”。有副楹联“畿辅为屏,越五百里;科名盖代,第十三人”,说的就是他。陈继昌连中三元之后,嘉庆帝闻讯大喜,即席赋诗志庆:“大清百八载,景运两三元,旧相留遗泽,新英进正论。”“旧相”者,已故东阁大学士陈宏谋(公元1696-1771年)也,陈继昌是他的玄孙。时任两广总督阮元也赋诗夸赞:“文运原因天运开,一枝真自桂林来。圣朝得士三元盛,贤相传家五世才。史奏庆云合名字,人占佳气说楼台。若从师友抡魁鼎,门下门生已六回。”阮元担心别人读不懂他的诗,干脆给诗后一句“门下门生已六回”做注解,曰:“近科状元,由吴信中、吴莹、蒋立镛、吴其浚、陈沅至陈继昌等六人,皆予门生下之门生也。”而第六个“门生下之门生”不仅三元及第,而且成绩超过了前五人,身为祖师爷的阮元自觉脸上有光,应为常情。欣喜之余,提起斗笔,屏气挥毫,写下了“三元及第”四个大字。又筹措资金,调拨人员,搜罗石材,镌刻打造,在当时的广西贡院端礼门上建立了牌坊,以示嘉奖,激励后人。此《三元及第》坊现在仍然耸立在桂林王城正阳门上,完好无损,成了显示桂林历史文化的著名旅游景点,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拜访者。

阮元是“乾嘉学派”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一贯崇尚朴实,反对浮华,注重身体力行,主张因材施教,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书法虽不是他的最强项目,但他有理论、有作品,其书法金石造诣应该是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当代书法家刘恒先生说:“阮元的书学主张观点鲜明,目的明确,就是要提倡学习汉魏北派碑刻书法,扭转宋元以后人们根据辗转翻刻的‘阁帖\’研习书法所形成的卑弱雷同的书风。从实际情况来看,碑学理论和碑派书风的崛起,的确改变由元、明到清代中期的书风走势,为中国书法艺术开辟了一种新的审美样式与境界。”阮元在桂林的作品《三元及第》坊较好反映了他的这种书法追求与风格,也显现出他重视人才和教育的取向。

六游漓江,五观画山,创作九马画山诗

画山,全名九马画山,是桂林山水风景中最著名的几个景点之一。九马画山位于漓江东岸,画山村附近。五峰连绵,重峦叠嶂。主峰高峻,突兀眼前。三面起伏凌空,一面绝壁江中。伫立游船,极目山崖。石壁纹理,纵横交织。青绿黄白,皴法淋漓。气象万千,若骏马群聚。或昂首嘶啸,或飞奔扬踢,或静默若卧,或蹭摩若戏,各种神态,如生栩栩。故有九马画山之名。民谚唱道:“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看中九匹状元郎。”画山奇观历来是百里漓江画廊中最吸引游客积极互动,令人百思不解,流连忘返的著名景点。前人吟诵画山的诗作很多,饶有趣味。

在漓江风光众多景点中,画山是阮元的最爱。面对前贤诗作,阮元不可能不诗兴大发。但是,他不做“急就章”,而写于在六游漓江,五度观览画山之后。他倾尽心力写了一首吟哦九马画山的七言古风——— 《清漓石壁图歌》。诗人将诗作编入《揅经室四集》。写好这首诗,接着又题写了“清漓石壁图”五个大字,差人镌刻于画山之麓饮马泉入江处的崖壁之上,落款“道光三年阮元题”。题刻和《清漓石壁图歌》紧密相连,至今历历在目。请允许我将这首诗转抄如下:

天成半壁丹青画,幡然高向青天挂。

上古何人善画山,似与荆关斗名派。

此派浑同后世皴,造物翻师唐宋人。

认作名山反如假,审为古绘竟成真。

纵横量去成千尺,五丁直削平无迹。

古绢依稀染淡黄,巍头重叠分青碧。

清漓一曲绕山流,来往何人不举头?

六年久识奇峰面,五度来寻读画舟。

石渠室绘几千卷,天上云烟曾过眼。

何幸湘南见北山,眼福如今还不浅。

山旁刻石擘窼书,鉴赏标题始自吾。

后人来看道光款,传出清漓石壁图。

这首七言古风共24句,前半首12句写景,描绘丰富的九马画山。首四句石破天惊,极写九马画山之恢宏气势:石壁高峻,色彩斑斓,自天而降,自成一派,堪与五代山水画大师荆浩、关仝画争锋、媲美。“半壁”语出李白《改九指山为九华山》诗句“层楼遏迟日,半壁明朝霞”。“幡然”,凌空高飘的样子,语出葛洪《抱朴子·对俗》诗句“幡然凌霄,背俗弃世”。荆关,即荆浩、关仝,五代山水画家,互为师生,荆关并称,意旨画的极致。接下来四句,阮元运用他精通绘画的学识和技艺,从皴法到有色等方面,鉴赏品评了画山实为一幅宝贵的传说中的山水画真迹,不惜展开丰富的想像,借用了神话传说中五个大力士的力量。

后半首12句,诗人直抒胸臆:画山此景,何人不爱?甚至联想到自己的吟咏,也将随画山而流传久远。诗人先叙述当初的发现:“清漓一曲绕山流,来往何人不举头?”接着叙述自己的钟爱:“六年久识奇峰面,五度来寻读画舟。”以至于用所熟知的皇室所珍藏的历代书画真迹做比较,说明自己有“眼福”。“石渠室”即石渠阁,西汉皇室藏书处。这里借用为清宫内府藏书。阮元曾经为清廷内府所藏的历代书画定真迹,考订心得、经过均有记录,成书《石渠随笔》。最后水到渠成,说明诗人自己“山旁刻石擘窼书”并留款,后人一定能从对画山的欣赏,发现自己的题款,进而了解到自己的诗作,充满了无限的兴奋与自信。

诗中所言“道光款”告诉我们,此诗作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其时,阮元总督两广的第六个年头,适逢六旬,他抵桂阅兵,考察军务,从肇庆码头乘船启程,经广西梧州,溯漓江至桂林,是他六年中往返广东广西,六游漓江,五观画山情感的集中抒发。没有六年间游历考察漓江的经历,没有五度寻舟画山的用心,哪有如此的开篇佳句?哪有如此形象逼真、秀美可人的细腻描绘?阮元为诗好用典,有学者特质,本诗征写故实,用典引句,顺手拈来,融诗书画文于一体,毫无做作卖弄,让人萌生“掉书袋”之感,显示出了耳顺之年的阮元作为一位成熟的学者诗人博学广识、严谨执着、诚笃诚实的气派,在中国古代数千首桂林山水诗歌中独树一帜,耀人眼目。

这首诗属于七古,形式上有一点特别,必须指出来。阮元作为一位大学者,写山水诗的时候也不愿受平仄、对仗、一韵到底之类近体诗格律束缚,而喜欢自由一些的古体诗,即所谓古风者。他的九马画山诗用韵复杂一点,不一韵到底,不停地换韵,韵脚有:/画,挂//皴,人,真//尺,迹,碧//流,头,舟//卷,眼,山,浅//书,吾,图/共六韵。古体诗换韵的时候,首句是可以不押韵,即“上古何人善画山,似与荆关斗名派”。

稍早一些,阮元还创作了一首吟咏漓江风景的诗歌《观漓江奇峰图卷》,也抄写于此:

九曲漓如折坂登,漓江山势又崚嶒。

夜来塔造万千尺,西去城增十二层。

员峤方壶随地起,侧峰横岭向空凌。

荆关董巨多名笔,如此奇峰彼未曾。

这首诗的情感、风格类似于《清漓石壁图歌》,同为阮元成熟鼎盛时期所作,对漓江风光的热爱、赞叹之情溢于言表。甚至说历史上的作画大师荆(浩)、关(仝)、董(元)、巨(然)由于与桂林山水失之交臂而未免遗憾至极了。否则,定有不少名作传世呢。阮元吟诵漓江画山的《清漓石壁图歌》贴切地反映出了他作为学者诗人、官员诗人的这个显著特点。

新闻推荐

市人大代表、阳朔县委书记钟洪:推进“五个阳朔”建设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本报记者周文俊文/摄“2...

阳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清朝一品官员阮元在桂林的文艺创作活动)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