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桂林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的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8年两步走,桂林城市综合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到2020年,桂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从2011年的19882元增长到55872元,增长1.8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6325元增长到18670元,增长1.95倍,桂林要与全国一样,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关键词
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全国旅游的创新发展先行区
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
去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下均简称《规划纲要》),这意味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既是广西加快建设“五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广西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探索的平台。《规划纲要》提出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四大战略定位,整体提升桂林城市的综合发展。
将桂林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闻名亚洲乃至世界。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桂林正加速建设世界一流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
早在1973年,桂林就成为我国最早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到现在,桂林旅游已走过了以接待为主的初创期、向经济产业转化的发展期、低谷波动的停滞巩固期,并于1997年后进入二次发展期。如今,桂林旅游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成为完整、独立、成熟的旅游目的地。
2003年,世界旅游组织将桂林与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一起,作为中国首批向世界各国推介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
2012年,桂林市被评为“2012年度国内最佳旅游目的地”,成为首批“全国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区”城市,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达3292.65万人次。
将桂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是要充分发挥桂林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精品,完善服务设施,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提升桂林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桂林要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桂林山水是广西乃至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一张名片,也是桂林人的骄傲。《规划纲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求把桂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生态山水名市”。这紧密契合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必将有力地促进桂林乃至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桂林市大桂林旅游圈的形成、桂林旅游综合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综合服务业的发展、旅游景点景区品质的提升、当地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等等,也经历了一个长时期不间断持续的建设与培育过程,才取得不俗的成就。桂林市连续5年环境质量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连续6年在我国内陆城市中名列第一,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17年位居全区第一,成为全区首个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
《规划纲要》的提出,意味着桂林市乃至整个广西旅游业的发展,都应该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有所作为,保持桂林山水本色,实现永续绿色发展。
要如期完成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重在建设,贵在持续,必须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要细化《规划纲要》,完善建设措施政策,对漓江的植被、水资源、大桂林生态景观科学开发利用,更要借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桂林要成为全国旅游的创新发展先行区
目前,海南、云南与桂林是国家确定的“一岛一省一市”国家旅游综合改革三个试验区。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林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国际旅游胜地”。
这意味着,在宪法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桂林要有魄力、有胆量去先行先试。近年来,桂林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
进入21世纪,桂林适时提出了“旅游兴市”的目标。2003年起,开始谋求旅游产业转型,提出要把以风景观光旅游为主的桂林改造成集风景观光、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欣赏、休闲娱乐、会展和度假为一体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2009年,桂林提出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及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的目标,进一步推进了桂林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迈进。
2011年2月,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决议》指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旅游综合改革‘桂林模式\’,为全国旅游发展与改革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和借鉴。”
建设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就是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引领作用和驱动功能,做大做强旅游业,创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特色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结构,成为全国通过旅游创新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化的先行城市。
将桂林打造成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
桂林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近年来,游客除了游览桂林的山水外,寻求桂林文化享受也成为一种风尚。
桂林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已有98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摩崖石刻、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甑皮岩考古遗址公园都让游客流连忘返。
桂林市还拥有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其中抗战文化、湘江战役遗址等宝贵财富,已成为后人不断进取、开拓未来的不竭动力。
桂林也是我国最早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早在1979年,桂林市就与日本熊本市结为友好城市,之后又与新西兰黑斯廷市等结为友好城市。目前,桂林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与国外文体、教育、卫生、金融、旅游等各个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进一步确立。
2011年,世界旅游组织把桂林视为在亚太地区的前沿研究基地,并把桂林确立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永久会址。2005年,阳朔县成为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的首个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
桂林城市历史悠久并较早对外开放,凸显了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的优势。《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桂林厚重独特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和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区域间合作和国际性旅游、文化等交流活动,提高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带动广西周边地区和湘粤滇黔等区域旅游业发展,把桂林市打造成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际化城市。
“8年两步走”向目标进发
《规划纲要》要求桂林从2012年至2020年,8年分两步走,建设美丽桂林的当前、近期、远期3个阶段性发展目标。
第一步:2012—2015年,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确定的目标为:旅游服务体系较为完备,铁路、航空、公路等交通条件明显提升,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初步建成在全国具有先进示范作用的旅游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旅游产业竞争力和旅游市场认知度进一步提升,特色经济支撑作用得到发挥,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接待入境游客数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此外,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结构趋向合理,服务经济主导地位确立,增加值比重达到40%。生态环境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
第二步:2016—2020年,国际旅游胜地基本建成,成为世界一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确定的目标为:城市文化特色突出,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生态环境达到国际优良水准。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综合服务功能完备,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会展、文化品牌。
另外,交通条件全面优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形成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协调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两步走”的发展目标气魄非常,提出到2020年,桂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从2011年的19882元增长到55872元,增长1.8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6325元增长到18670元,增长1.95倍,桂林要与全国一样,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2015年,桂林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将从2011年的16.3%提高到20.4%,2020年要达到27.4%。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也分别要达到40%和50%以上。
新闻推荐
越来越多来桂林旅游的人已不再满足“到此一游”式的观光他们来到这 更是为了在山水间感受悠闲氛围 让心灵回归宁静 当桂林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当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处处都是迷人的风景。一对骑自行车的情侣在阳朔十里画廊驻足欣赏美景。 游客在阳朔十里画廊悠然骑行,享受闲适时光。 &...
阳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