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子健 本报通讯员 张立波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毛泽东曾用这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表述民主管理制度。在阳朔县葡萄镇下岩村,30年前,村委会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村民人人参与管理,一直坚持到现在。村里的每一分钱都透明、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管出一片阳光灿烂。村委会威信高,党员凝聚力强,各项工作走在葡萄镇各村前列。
村委会每年接待费为零
“我们镇上的干部下来,村里从来没有请吃过饭。”12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下岩村时,阳朔县葡萄镇党委委员李联忠笑着说。李联忠挂点下岩村,每周都要来村里几趟,都是自掏腰包吃午饭。“因为村民反对,村食堂10年前就撤销了,每年村里的接待费支出是零。”李联忠说,“别看村里每年租金收入10多万元,但村委会是彻彻底底的清水衙门。”
李联忠所说的租金,是下岩村200亩集体土地每年从各工厂的租金收入。这200亩地,还要追溯到70年代末分田到户。当年村委会为了村集体有收入,每个生产队拿出一部分土地,共集中了200亩地搞果园,收入全部归集体。“每个大队都出了地,大家自然要求集体管理果园收入。当时每年卖水果收入几万元。”村里70岁的老党员莫五七回忆说。
“后来,果园被淘汰了,集体土地都租了出去,140亩招商引资办了工厂,60亩租给老板栽培花卉苗木。每年有近10万元的租金,再加上上级各种拨款,村委会每年收入有10多万元。”该村党支书罗小林说。谈起村委会的财务管理,罗小林拿出一本“现金日记账”,上面清楚地罗列着今年的大小支出:买扫把、交电费、道路维修,等等。
每分钱收支都经村民代表清查
“200元以下支出,村委会主任签字即可;200元以上至2000元以下,村两委班子成员签字;2000元以上,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决定。包括村里的集体土地出租,招投标之前,村委会把信息公开,租金底标、招投标时间,要召开几次村民小组会议商定。招投标当天,村民代表和部分村民现场监督,参标人全部公开透明。出价一样的,抽签决定中标人,一点都不含糊。”村委会主任石玉旺说。
他拿出一个纸包,封口处盖有村委会公章,“这里装的是2011年全年的支出发票。每年年底,村民代表审查账目,每张发票都问明支出缘由。记得几年前,有一张200多元的发票,不能解释正当支出理由,发票被当场撕掉,亏空的200多元由当时开发票的村干个人补上。”
记者看到,纸包上手写如下文字:“2012年元月7日,经村干部、村经济合作社长、队组长、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清查村委果场账目,账目开支合理,没有问题,同意签名。”下面密密麻麻签着31个人的名字。
风清气正源于民主制度
2008年,村委会副主任石玉旺深孚众望,在7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选为下岩村村委会主任。“这孩子老实,踏实能干。本来自家种了10多亩葡萄都忙不过来,现在还当村委会主任为大家忙活。”老党员莫五七感慨地说。“他带领村民种植葡萄,从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数百亩,建成了欧亚葡萄种植基地,成为带头致富、带领大家致富的‘双带\’典型。”李联忠介绍说。
民主管理不但选出了石玉旺这样的好干部,就连村委会财务出纳、会计也都是村民选出来的。村委会工作太忙,每个自然村又各选出了一名村长,代表村委会行使管理职能。这在当地也算是个创新。
如今,村委会干部在村民中的威信很高,村里的红白喜事都请村委干部去组织办理。村里的收入大部分用于修路、架桥、水利等公益支出,该村2009年就率先在全镇第一个完成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岩村之所以风清气正,用当地村干部的话讲,“源头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充分实现了村务管理民主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子健本报通讯员容作帆张立波在阳朔,有一群热心肠的“老外”,在当地派出所的组织下,成立了一支“国际志愿者服务队”。在处理涉外事情方面,他们可帮了当地民警的大忙。3月24日...
阳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